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
被引量: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本文论述了逻辑起点的种种规定性以及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对逻辑起点基本特征的描述 ,结合教育技术的历史起点与理论变迁 ,提出了以“借助于技术的学习”作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
作者
郑旭东
机构地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3-27,共5页
E-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逻辑起点
借助于技术的学习
理论结构
分类号
G40-057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05
同被引文献
202
引证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242
参考文献
9
1
吴国盛.
哲学中的“技术转向”[J]
.哲学研究,2001(1):26-27.
被引量:40
2
张晓鹏.
试论教育的辩证逻辑——教育学范畴体系初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1,9(3):47-56.
被引量:4
3
瞿葆奎,喻立森.
教育学逻辑起点的历史考察[J]
.教育研究,1986,7(11):37-43.
被引量:61
4
闫寒冰,张屹华.
试论教育技术的范式转换[J]
.中国电化教育,2003(5):9-12.
被引量:7
5
朱葆伟.
技术哲学研究综述[J]
.哲学动态,2001(6):29-32.
被引量:14
6
桑新民.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2):3-7.
被引量:116
7
桑新民.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3(9):26-36.
被引量:156
8
瞿葆奎,郑金洲.
教育学逻辑起点:昨天的观点与今天的认识(二)[J]
.上海教育科研,1998(4):15-20.
被引量:38
9
刁培萼,吴也显.
教育学逻辑起点新探[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4):1-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刘奔.
从唯物史观看科学和技术──关于探讨科学和技术问题的方法论[J]
.哲学研究,1998(6):3-8.
被引量:8
2
罗君惕.
释《说文解字》“爻、棥、■、 尔、爽、教、学”诸字[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0(4):114-117.
被引量:2
3
郑其龙.
孔子教育思想引论(下)[J]
.晓庄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80,9(3):29-38.
被引量:1
4
朱葆伟.
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J]
.哲学研究,1995(7):27-36.
被引量:43
5
桑新民.
技术—教育—人的发展(上)——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哲学基础初探[J]
.电化教育研究,1999,20(2):3-7.
被引量:116
6
高亮华.
技术时代的哲学反思——“第八届全国技术哲学研讨会”综述[J]
.哲学研究,2000(12):73-75.
被引量:4
7
高亮华.
技术的伦理与政治意含[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16(4):10-16.
被引量:23
8
王大洲,关士续.
制度、技术和创新──技术创新研究迫切需要开拓的一个新视野[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18(6):24-30.
被引量:14
9
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编著.<第五项修炼>导读[M].上海三联书店,2001..
10
高文.<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从总序[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共引文献
405
1
付晓光,孟宇宁.
西方技术哲学视域中5G的历史脉络与现状判定[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2):76-87.
2
昌娜,钟志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热点图谱分析[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0(1):70-77.
被引量:1
3
韦明珍.
创新教育形式的案例分析[J]
.电子技术(上海),2020(11):164-165.
4
陈晓燕.
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创新教育[J]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3):73-76.
被引量:9
5
邵世禄,魏宏安,杨小平.
关于《机械制图》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4):72-76.
6
王茜,王雪峰,余蓉晖.
体育实践课程属性的历史纷争、现实困惑及剖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26-37.
7
莫丽敏.
教育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资讯,2008,6(24).
8
林娜.
浅析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与问题[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1):219-221.
被引量:9
9
吕振.
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改革关系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06(2):37-38.
被引量:6
10
孙伟霞.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影响的社会学分析[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2):18-21.
同被引文献
202
1
喻平.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论嬗变[J]
.教育发展研究,2020(15):78-85.
被引量:23
2
张永,朱敏.
新时代成人教育学发展的契机、主题与趋向[J]
.南京社会科学,2019,0(12):150-156.
被引量:7
3
杜华,顾小清.
教育技术学理论五问——兼论教育技术学之于教育学理论建构的贡献[J]
.教育研究,2020,0(1):148-159.
被引量:22
4
孙健三.
1936年电化教育在中国诞生的经过与相关文献史料[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2):112-120.
被引量:15
5
徐辉.
作为比较教育学一般逻辑起点的国际教育[J]
.比较教育研究,1998(5):2-7.
被引量:10
6
张斌贤.
从“学科体系时代”到“问题取向时代”——试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趋势[J]
.教育科学,1997(1):16-18.
被引量:75
7
冯建军.
西方教育学科学取向的历史考察[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5,15(2):1-5.
被引量:5
8
刘炯忠.
试论《资本论》逻辑起点的形成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1(2):38-47.
被引量:3
9
滕星.
民族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J]
.民族教育研究,1997,8(4):6-14.
被引量:12
10
冯振广,荣今兴.
逻辑起点问题琐谈[J]
.河南社会科学,1996,4(4):57-60.
被引量:77
引证文献
29
1
于航.
有关教育技术系统理论的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236-236.
2
蒋关军.
逻辑起点之于学科形成与发展的意义[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5,15(1):66-67.
被引量:16
3
何克抗.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1):3-19.
被引量:119
4
刘瑞儒,黄荣怀.
也谈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8):29-33.
被引量:13
5
孙晶华,刘力为.
“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综述[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1):107-111.
被引量:4
6
王运武.
思辨中演进的教育技术学[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11):10-15.
被引量:6
7
陈宝军.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研究的一点探讨[J]
.现代教育技术,2008,18(1):49-52.
被引量:1
8
张晓娟,张龙革.
从技术教育价值视角论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J]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5):51-53.
被引量:2
9
李蓉蓉.
试论政治心理学的困境与出路[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4):35-38.
被引量:4
10
温雪.
教育中技术力量的人本回归[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7(10):5-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2
1
宁本涛,邱燕楠.
新高考制度改革如何破解“公平与效率”困局?[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0):1-5.
被引量:7
2
孙明思.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等院校线上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22,32(2):105-108.
被引量:3
3
李伟.
基于TPACK结构的高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研究[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14):109-111.
4
王永锋,何克抗,王以宁.
从“建构性学习”到“学生有效参与”——论课堂教育技术之正业[J]
.开放教育研究,2007,13(4):50-58.
被引量:20
5
汪基德.
由教育信息技术的定义所想起的问题——兼论教育技术学与教育学领域中概念的泛化与歧义[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2):34-38.
被引量:12
6
陈勇勤.
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和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3):34-39.
被引量:5
7
俞树煜.
从单一媒体观到环境资源观:一个信息化教育隐含前提的变化[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4):7-11.
被引量:15
8
汪基德.
中国教育技术学科几个问题的探讨[J]
.教育研究,2006,27(7):56-61.
被引量:19
9
刘瑞儒,黄荣怀.
也谈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8):29-33.
被引量:13
10
周越,徐继红.
逻辑起点的概念定义及相关观点诠释[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5):16-20.
被引量:46
1
闵钟.
试论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
.师资培训研究,2002(1):43-46.
被引量:1
2
李玉国.
素质教育理念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
.天津教育,2012(8):45-46.
被引量:1
3
周龙影.
教育行动研究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3):21-25.
被引量:7
4
吴红,任胜洪.
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4):26-27.
被引量:1
5
旷习模.
普通教育必须进行整体改革[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87(1):11-15.
被引量:2
6
许恒.
说故事在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探讨[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3):122-124.
7
金和德.
试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
.教育评论,1986(1):34-38.
8
郭凯.
论教育德治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21(4):73-76.
9
徐燕.
叙事研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运用[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20(4):103-105.
被引量:3
10
张岩莉.
分课型构建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7(4):106-108.
被引量:1
电化教育研究
2004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