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沼肥无土设施栽培研究初报
被引量:2
A Elementary Study on Soilless Planting Device with Biogas Slurry
摘要
本文概述了"三沼工程"在无土设施栽培无公害绿色食品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沼肥无土设施栽培的核心技术,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
出处
《中国沼气》
2004年第3期42-43,共2页
China Biogas
同被引文献12
-
1胡勤海,叶兆杰.蔬菜主要污染问题[J].农村生态环境,1995,11(3):52-56. 被引量:80
-
2吴春玲,刘娟,李贵忠,常玉华,阎吉军.利用沼渣复合基质进行黄瓜穴盘育苗的试验研究[J].蔬菜,2006(1):40-41. 被引量:4
-
3焦瑞莲.应用沼渣拌料栽培草菇技术[J].北京农业,2006(7):25-25. 被引量:1
-
4张璐,沈善敏,廉鸿志,宇万太.有机物料中有机碳、氮矿化进程及土壤供氮力研究[J].土壤通报,1997,28(2):71-73. 被引量:51
-
5张和义.大棚温室黄瓜栽培[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13-25.
-
6洪文思,林丽娟.沼肥对苦瓜增产效应初探[J].中国沼气,1997,15(3):44-45. 被引量:10
-
7任祖淦,邱孝煊,蔡元呈,李贞合,王琳.氮肥施用与蔬菜硝酸盐积累的相关研究[J].生态学报,1998,18(5):523-528. 被引量:105
-
8耿玉亮,刘郁文,王泽洋,刘永志.温室蕃茄生产施用沼肥的试验[J].中国沼气,2000,18(1):31-32. 被引量:16
-
9李轶,张振.沼液对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沼气,2001,19(1):37-39. 被引量:70
-
10史雅娟,hotmail.com,孟凡乔,杨林书,李国学.沼气发酵残余物对叶菜硝酸盐积累的影响[J].农业环境保护,2001,20(2):81-84.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0
-
1刘艳伟,吴景贵.有机栽培基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方园艺,2011(10):172-176. 被引量:34
-
2寿伟松,梁晓东,董文其,雷娟利,徐志豪,戴丹丽.基质用量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223-225.
-
3王卫,朱世东,袁凌云,郝晓杰,李仁杰,龙杰.沼液·沼渣在辣椒无土栽培上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499-11500. 被引量:15
-
4郭肖颖,朱丽君,李布青.沼渣肥的特性与应用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86-14988. 被引量:16
-
5吴冬青,刘明池,李明,武占会.沼液营养液对快菜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8):27-29. 被引量:15
-
6丁福贵,任丽春,张炳宏,王世荣,罗昀,张学军.不同沼渣配方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及环境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2):182-185. 被引量:2
-
7齐兴国.沼肥的特点及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15(21):214-214. 被引量:5
-
8何美龙,罗鸿信,王玉兰,刘文伟,吴春山.沼肥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10):212-214. 被引量:4
-
9车艳丽,程瑞锋,张雅婷,杨其长.酒糟沼渣基质对番茄生长及其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20,52(4):98-105. 被引量:5
-
10周静,史向远,王保平,张纪涛,张晓晨.沼渣复配量对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北方园艺,2022(11):1-7. 被引量:2
-
1孟书丽.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J].现代农业,2010(11):27-27. 被引量:2
-
2孔德燕.如何做好蔬菜病虫害的防治[J].中外企业家,2015(10X).
-
3晏希良.试论玉米间种籽粒苋种植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4):8-8. 被引量:1
-
4周青兰.夏县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对策探讨[J].当代农机,2017,0(1):77-79.
-
5简讯[J].江西植保,2005,28(2):55-55.
-
6石振平.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6(1):12-13. 被引量:1
-
7周淑媛.沼肥在果树种植中的应用研究[J].种子科技,2016,34(6):99-100. 被引量:3
-
8刘建玲.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作用[J].中国热带农业,2005(3):48-48. 被引量:1
-
9李云明,顾云琴,项顺尧.柑橘小实蝇防控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11(3):42-43. 被引量:3
-
10许继光.保护性耕作系列谈之五——要抓好核心技术的熟化和核心技术的体现[J].山西农机,2003(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