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医学与哲学》
2004年第7期27-28,共2页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二级参考文献3
1 Kaste M, Skyhoj Olsen T, Orgogozo J, et al. Organization of stroke care: education, stroke units and rehabilitation. European Stroke Initia tive (EUSI). Cerebrovasc Dis, 2000, 10 ( Suppl 3 ): 1-11.
2 Indredavik B, Bakke F, Slordahl SA, et al. Stroke unit treatment. 10-year follow-up. Stroke, 1999, 30(8): 1524-1527.
3 Jorgensen HS, Kammersgaard LP, Nakayama H, et al.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n a stroke unit improves 5 -year survival. A communitybased study. Stroke, 1999, 30(5): 930-933.
共引文献10
1 温淼,张亚清,马锐华.卒中单元的建立对脑卒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83-284. 被引量:8
2 王红梅,徐阳,姜运梅,罗德欣.卒中单元及其在我国的现状[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21(2):81-84. 被引量:3
3 米凯,刘燕,贾培兰.卒中单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1-2. 被引量:3
4 马锐华,王拥军.卒中单元的研究进展[J]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1):779-781. 被引量:56
5 张欣,王英,孙益雯.上海市静安区健康教育工作者脑卒中知识知晓现况调查[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5,10(6):453-454.
6 袁栋才,扈晓霞,马炳生,王建红,吕冬梅,崔永健,席春江.脑卒中亲属防治知识知晓现状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3,11(2):63-65. 被引量:8
7 杜玉玲,邓仁敏.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2):54-54. 被引量:1
8 郝莉.济南地区中小型综合性医院脑卒中医疗康复模式[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62-2362. 被引量:3
9 李厥宝,孟兆祥,韩瑞,倪朝民.卒中单元的优越性[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1):4290-4291. 被引量:3
10 杨霞峰,王兴臣,布庆侠,李延辉,王风云,单广振,贾莉华,赵阳.在神经内科开展神经康复治疗的初步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60-61.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97
1 廖瑜,曾进胜,周军,谢赤敏,杨冬银,刘双喜,金久妹.卒中单元治疗脑卒中患者的模式和优越性[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8):6014-6015. 被引量:2
2 郑超英.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是当务之急[J]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11):541-541. 被引量:4
3 范刚启,刘冠军.用系统科学指导针刺治疗中风病的研究[J] .医学与哲学,1993,14(9):39-40. 被引量:5
4 王拥军.建立卒中单元,完成卒中医疗模式的转变[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4):243-243. 被引量:23
5 徐蔚海.王拥军教授与丁香园网友在线交流——卒中单元的建设和脑血管病的规范治疗[J] .中国医刊,2005,40(6):59-60. 被引量:4
6 王法德,聂俊英,张爱梅,刘玉清.创建中国特色的卒中单元[J]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9):880-881. 被引量:13
7 王翠兰,张洪斌.中国卒中单元的模式探讨[J] .医学与哲学,2005,26(10X):9-11. 被引量:20
8 况时祥,冯玲媚,蔡伟,潘晓蓉,张军,谢敏,杨丹,张鉴梅,彭华容,杨硕,张燕.应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0):926-927. 被引量:8
9 王万林,周满翔.急性脑卒中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模式的优越性[J] .河北中医,2005,27(12):891-893. 被引量:6
10 李宏建.卒中患者更喜欢在卒中单元中接受治疗[J]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8):608-60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3
1 谢财忠,唐军凯(审校).卒中单元的临床应用和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1):87-89. 被引量:3
2 柯贤军,郭珍立,许康.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中康复治疗的意义[J] .中国康复,2006,21(2):123-124. 被引量:2
3 杨中华,赵性泉,王春雪,杜万良,赵纯,王韬,王拥军.《数字化卒中单元管理系统》数据库网络版的研究与开发[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1):167-169. 被引量:1
4 刘泰,梁焕英.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的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8):1177-1179.
5 田廷臣.卒中单元的概念及国内现状[J] .医学综述,2008,14(11):1669-1670. 被引量:2
6 刘泰,梁焕英,刁丽梅,韦英海,吴林,梁健芬,胡跃强,古联,周元明.广西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新模式的分析[J] .江苏中医药,2008,40(12):103-105. 被引量:10
7 韩清波.康复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974-975. 被引量:1
8 张秋霞,刘勇,王振林.卒中单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0,23(2):147-148. 被引量:1
9 陈之明,蔡祥静.甘露醇联合小剂量人血白蛋白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8):58-59. 被引量:4
10 李彦弢.卒中单元模式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临床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11):1835-183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30
1 李梅,王慧萍,陈玉芳,陈远虹,龚雪莲,赵苡雯,杨红,吴军发.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1,8(1):4-6. 被引量:11
2 公维军.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康复[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3,5(10):12-14.
3 王焕英.针对性医患谈话制度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 .现代护理,2007,13(07Z):1929-1930.
4 田廷臣.卒中单元的概念及国内现状[J] .医学综述,2008,14(11):1669-1670. 被引量:2
5 李英辉,沈成兴,汤仕忠.冠心病社区干预的研究进展[J] .中华全科医学,2009,7(10):1107-1109. 被引量:6
6 刘泰,蔡伦,何乾超,刘永辉,陈炜.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并发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比较[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3):294-296. 被引量:7
7 张青萍,刘泰,蔡伦,何乾超,刘永辉,陈炜.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与普通病房脑卒中并发症、病死率及住院天数的比较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928-930. 被引量:3
8 公维军,张通.从神经康复层面谈中西医结合[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1):1096-1097.
9 张青萍,梁妮,胡玉英,何乾超,胡跃强,古联,刘永辉,蔡伦,刘泰.综合康复对社区脑卒中患者全面康复的影响研究[J] .光明中医,2011,26(5):1068-1069. 被引量:5
10 王道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蛋白-a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2011,9(24):28-29. 被引量:1
1 许念桂,肖波.缺血性脑卒中治疗决策与个体化和系统论[J] .医学与哲学,2003,24(3):37-39. 被引量:1
2 关文标,罗祖明.卒中病房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作用[J] .华西医学,2000,15(3):382-383. 被引量:8
3 褚澄,薛利军.从系统论角度探讨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思路[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3):337-339. 被引量:1
4 王设霞,马新桥,王红娟.神经内科建立卒中病房的重要性[J] .青岛医药卫生,2007,39(1):48-48.
5 罗阳,薛敏.从系统论看产后抑郁症病因及防治[J] .医学与社会,2005,18(8):33-34. 被引量:2
6 罗阳,薛敏.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防治[J] .医学与哲学,2005,26(12X):43-44. 被引量:9
7 郭文斌,赵靖平.抑郁症药物治疗决策与个体化和系统论[J] .医学与哲学,2005,26(7):12-13. 被引量:4
8 曲曲.我患过精神分裂症,出路还有吗?[J] .心理医生,1999(12):58-58.
9 姬馨彤.早期和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3例分析[J]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5(5):44-45. 被引量:1
10 徐振华.超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57例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3):95-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