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与学生双向信息不对称及其激励研究
被引量:
4
Study on the Bilateral Information Asymmetricalness betwee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Students and its Inspir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高等院校与学生是互为委托代理关系 ,他们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产生双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从而造成教育资源配置低下。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激励理论 ,针对高等教育服务特点 。
作者
陈水芬
机构地区
浙江财经学院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6,共3页
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激励
分类号
G649.2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4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沈红.
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J]
.高等教育研究,1999,20(1):86-90.
被引量:32
2
侯晋川.
关于美国高等教育产业的考察与思考[J]
.教育研究,2000,21(12):70-76.
被引量:13
3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43-127.
4
吕雁琴.
市场化取向与我国高教体制改革[J]
.辽宁教育研究,2002(6):27-28.
被引量:3
5
王明洲.
论信息不对称与教育中介组织[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8(18):32-33.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王洛忠,安然.
社会中介组织:作用、问题与对策[J]
.求实,2000(11):28-30.
被引量:18
2
吴丽娟,马萍.
我国社会中介组织的类型分析与对策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1999(5):86-87.
被引量:3
3
西方信息经济学.当代西方流行理论简介,http://www.qinanxian.com/history/199701/970121 .htm
4
唐安国,阎光才.
关于高校与政府间中介机构的理论思考[J]
.上海高教研究,1998,18(6):33-37.
被引量:17
5
阎光才.
国外政府和高校间中介机构的职能特征分析[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8(6):59-62.
被引量:2
6
崔玉平.
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31-37.
被引量:155
7
谢维和.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及其主要取向[J]
.中国高等教育,2001(6):4-8.
被引量:92
8
周其平.
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思考[J]
.经济前沿,2001(7):29-31.
被引量:3
9
杨宜勇.
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及其国际比较[J]
.中国国情国力,2001(9):34-36.
被引量:1
10
董辅礽.
能打开教育的“篱笆墙”吗?[J]
.中国改革,2001(10):15-16.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04
1
王洪涛,薛明.
论行政组织上行沟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10):64-66.
被引量:2
2
张爱金,周雅琴.
对我国上市公司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设计的思考[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9):23-24.
3
艾克武,陈浩光,孙小静.
装备研制合同信息不对称博弈模型[J]
.中国管理科学,2004,12(z1):25-28.
被引量:3
4
苗丽娜.
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分析[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28-30.
被引量:1
5
舒强,周敏.
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政府行为[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4):512-514.
被引量:1
6
毛景立,范秉宇,郭强.
管理前沿理论对航空军事代表科研工作的引导作用[J]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3,18(1):197-200.
7
武斐婕.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产业体制改革的思考[J]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02,8(S1):26-27.
8
王利.
彩票事件的信息经济学分析[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25(4):3-6.
被引量:2
9
王琦,郭晓岩,吕廷杰.
国际漫游资费逆向选择问题研究[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13-16.
被引量:3
10
王晋萍,周万里,刘跃.
电信服务质量经济分析[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3-26.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0
1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
2
乔锦忠.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城乡差异[J]
.教育学报,2008,4(5):92-96.
被引量:25
3
刘海峰,李木洲.
高考分省定额制的形成与调整[J]
.教育研究,2014,35(6):73-80.
被引量:39
4
文东茅,刘玉波.
高考改革何以“牵一发而动全身”[J]
.中国高等教育,2014(24):19-22.
被引量:24
5
刘阳,林成华.
高考招生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规避[J]
.重庆高教研究,2016,4(1):82-87.
被引量:7
6
别敦荣,王严淞.
普及化高等教育理念及其实践要求[J]
.中国高教研究,2016(4):1-8.
被引量:91
7
袁振国.
提高高校招生能力是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1):11-14.
被引量:42
8
董泽芳,李木洲.
高考“唯分数”的破除与重构[J]
.中国考试,2019(4):1-4.
被引量:13
9
王宝玺.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学生遴选和招生制度的变化与应对[J]
.大学教育科学,2019(3):26-28.
被引量:5
10
付雪凌.
变革与创新: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应对[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1):23-32.
被引量:105
引证文献
4
1
张云帆.
信息非对称下的高招报名的引导[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6):114-114.
2
陈兴德,王君仪.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探析[J]
.中国考试,2021(12):19-25.
被引量:2
3
陶婉婉.
普及化背景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新问题、新举措[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7):272-275.
4
马小霞.
高招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及其化解[J]
.湖北招生考试,2009,0(24):55-5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龚静.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职教高考制度的前景、困境与优化策略[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21(5):19-24.
被引量:2
2
陶婉婉.
普及化背景下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变化、新问题、新举措[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7):272-275.
1
刘允琴.
解选择题的“三步曲”[J]
.中学政史地(高一.二版),2006,0(Z1):68-69.
2
方小英.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
.留学生,2016,0(2X):163-163.
3
朱士明.
“审”:解好政治不定项选择题的关键[J]
.中学政史地(高一.二版),2006,0(12):46-49.
4
周翼翔,王学渊.
过度教育、逆向选择和制度创新[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2):10-13.
5
徐广业.
高校“逆向生选师”现象分析及对策[J]
.人力资源管理,2013(8):146-147.
被引量:1
6
刘素冬.
论高等院校学生评教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J]
.经济师,2006(4):104-104.
被引量:7
7
王娟,叶琳娜,邓惠文.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浅析高校助学贷款问题[J]
.经营管理者,2011(14):293-293.
被引量:1
8
赵亮,陈意军,陈韵.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J]
.群文天地,2012(A11):302-303.
被引量:1
9
孙淑军,傅书勇.
高校科技人才、项目及成果评价研究[J]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5(3):53-55.
被引量:1
10
叶林,阮启刚.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5):86-87.
被引量:1
辽宁教育研究
200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