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传媒经济研究的一个基础问题
被引量:16
出处
《新闻记者》
CSSCI
2004年第7期57-59,共3页
Shanghai Journalism Review
参考文献5
-
1托马斯·库恩 金吾伦 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页.
-
2喻国明.《传媒影响力》[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4页.
-
3陆群.《新媒体革命》[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197页.
-
4.[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5月27日.
-
5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共引文献50
-
1卢毅.试论民国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缺失[J].史学理论研究,2004(4):100-108. 被引量:4
-
2苏君阳.关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天津社会科学,2005(1):38-41. 被引量:7
-
3范宗钗.长假,农业节目该如何作为——"十一"长假节目引发的思考和分析[J].电视研究,2005(1):40-41.
-
4董正华.多种“范式”并存有益于史学的繁荣[J].史学理论研究,2003(3):8-11. 被引量:8
-
5杨光飞.分工的意涵:优化经济还是整合社会——亚当·斯密和迪尔凯姆对于分工的不同阐释[J].江汉论坛,2005(3):30-33. 被引量:3
-
6徐传谌,秦海林.范式转换:新制度经济学的科学革命[J].管理世界,2005,21(5):144-145. 被引量:4
-
7杨天保,徐规.多元嬗变后的苦结——“前选举社会”中国学术生成的范式分析[J].中州学刊,2005(3):177-180. 被引量:3
-
8张骏德,倪祖敏.建立报刊发行量认证制度势在必行[J].中国记者,2005(7):74-76. 被引量:6
-
9夏明方.老问题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明清江南经济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5(5):116-123. 被引量:18
-
10叶秀山.哲学作为哲学——对哲学学科性质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2005(6):4-15.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137
-
1党明辉.注意力经济理论的再阐释——基于互联网“流量经济”现象的分析[J].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8(1). 被引量:14
-
2周笑.时间产品:传媒经济学的价值基点[J].社会科学,2007(7):8-12. 被引量:7
-
3丁和根.基于核心能力的传媒竞争力战略[J].新闻界,2004(4):14-17. 被引量:5
-
4郭炜华.传媒经济研究的进路——兼与《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商榷[J].新闻记者,2005(2):60-62. 被引量:8
-
5周劲.转型期中国传媒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以报业改革为案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27(1):93-96. 被引量:31
-
6赵雅文.论传媒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矛盾及其调和[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5,27(2):41-43. 被引量:1
-
7陈中原.传媒经济学研究的简要回顾[J].新闻大学,2005(1):9-13. 被引量:14
-
8韩晓.传媒的经济利益和社会责任[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50-51. 被引量:6
-
9盖丽安.多勒,赵彦华.什么是媒介经济学?[J].国际新闻界,2005,27(4):38-42. 被引量:4
-
10詹新慧.与世界传媒经济大师对话——访世界传媒经济学术会议创始人罗伯特·G·皮卡特[J].传媒,2005(7):37-3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6
-
1黄孝俊,洪真.媒介集团运营效能实证分析及其思考[J].新闻界,2006(2):20-21. 被引量:2
-
2郭志法,刘年辉.美国媒介经济研究的进展——从JOURNAL OF HEDIA ECONOMICS反映的学术动态[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1):79-83. 被引量:5
-
3谭天.试论我国传媒经济的研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1):122-127. 被引量:15
-
4章平,池见星.10年来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回顾——对1996年至200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的实证分析[J].新闻大学,2007(2):123-129. 被引量:11
-
5姜燕.期刊业如何应对市场竞争[J].新闻世界,2010(6):194-195.
-
6商建辉.传媒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架构研究[J].新闻界,2010(5):6-8. 被引量:4
-
7陈华荣,邓德胜.传媒营销研究的学科架构与发展轨迹[J].今传媒,2010,18(12):175-178.
-
8李宜篷.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方法与进路分析——对中国传媒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建构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8):102-106. 被引量:4
-
9曾琼,张金海.中国传媒经济研究20年回顾与反思[J].新闻大学,2014(2):143-147. 被引量:7
-
10李洁,丁和根.改革开放40年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回望与思考[J].传媒观察,2018,0(12):12-19.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61
-
1喻国明,王斌.现实困顿之下的理性起步——2006年我国传媒经济学研究概述[J].国际新闻界,2007,29(1):16-20.
-
2黄孝俊,洪真.媒介经济解读:概念和运作的分析框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7(3):175-182. 被引量:3
-
3章平,池见星.10年来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回顾——对1996年至2005年《新闻与传播研究》、《新闻大学》的实证分析[J].新闻大学,2007(2):123-129. 被引量:11
-
4陶喜红.2006年传媒发展研究综述[J].当代传播,2008(1):51-55. 被引量:3
-
5喻国明,王斌.从“增量改革”到“语法革命”——2007年我国传媒经济学研究概述[J].国际新闻界,2008,30(1):16-20. 被引量:3
-
6顾永波,殷晓蓉.略论当前中国传媒经济研究存在的几个问题[J].新闻界,2008(5):6-8. 被引量:6
-
7朱春阳.传媒集团:如何实现创新成长的效率优化[J].新闻大学,2008(4):102-107. 被引量:5
-
8申其辉.传媒经济研究的未来发展模式:长链条+大视野[J].声屏世界,2009(2):8-10. 被引量:3
-
9丁汉青.中国大陆传媒经济学术圈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9,31(6):16-19. 被引量:6
-
10戴剑平,张昕之.广东平面媒体上香港形象的定位与变化——以香港回归十年间《南方都市报》和《深圳特区报》的新闻报道框架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5):40-46. 被引量:2
-
1倪代川.论档案学研究中的“范式”现象[J].档案管理,2006(5):29-30. 被引量:7
-
2丁华东.社会记忆与档案学研究的拓展[J].中国档案,2006(9):32-35. 被引量:32
-
3喻国明.2010年中国传媒学术界关注了什么[J].新闻与写作,2011(2):60-63.
-
4王娜.传媒经济与传媒经济学[J].青年记者,2006(8):21-22. 被引量:1
-
5石建,李芸梅.新技术条件下图书情报学研究范式的转化[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2):15-16.
-
6马费成,宋恩梅.我国情报学研究的历史回顾(Ⅱ)[J].情报学报,2005,24(5):515-523. 被引量:17
-
7曹宽增.我国情报学发展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5,28(2):120-122. 被引量:11
-
8汪贝.关于手机媒体性的传播学讨论[J].东南传播,2008(7):112-114. 被引量:3
-
9陈丹.以传媒经济学度量网络时代个人的创富空间:威客模式[J].东南传播,2008(1):51-52.
-
10陈达,秦远建.科学研究范式与创新突破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7,35(2):35-3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