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之一)——导论
被引量:48
Study on Educational Objective of 4- year Undergraduate Programme in China
出处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5,共6页
Liaoning Education Research
参考文献13
-
1龚放.试论大学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7,18(11):15-21. 被引量:103
-
2周远清.素质 素质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0(3):4-6. 被引量:135
-
3李曼丽.再论面向21世纪高等本科教育观——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21(1):81-87. 被引量:84
-
4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
5马叙伦.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的开幕词[A].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Z].海南出版社,1998.25-26.
-
6瞿葆奎.中国教育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384.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8曾昭伦.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问题.人民教育,1952,(9):6-9.
-
9.教育部文件.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教高[1998]33号文件)[Z].,..
-
10陈岱孙.“通才”与“专才”[J].高教战线,1984,(8).
二级参考文献4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17.
-
2叶澜.教育概论(第1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34.
-
3王承绪(译) 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12-27.
-
4吴季松.知识经济(第1版)[M].北京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3.32-33.
共引文献678
-
1尹超.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文教育[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22(4):3-30.
-
2杨绪勤,吴家莹,蒋继宏.高校生物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轻工科技,2020(1):158-159. 被引量:1
-
3周霞.加强通识教育 促进专业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07(z1):427-428.
-
4赵绥生.论共产党先进性两个标准的辩证统一[J].理论观察,2004(4):22-23.
-
5孙丰云,金志云.驱动财经类高校确立科学素质教育社会价值观的因素分析及其路径探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3(6):93-96. 被引量:1
-
6钟伶,林端宜.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素质[J].情报探索,2004(2):45-47. 被引量:2
-
7刘芳.和谐社会的基础——高等教育专业与多元化的合理配置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96-97.
-
8黎健玲,简金宝.关于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运筹学”的一些想法[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8(z1):102-103. 被引量:2
-
9黄亲国,周振浪,陈爱生.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9):252-253.
-
10张鹏华.体育学院学生情绪特征的调查与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S1):160-16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95
-
1杨静,高虹.谈博士生培养中的过程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S1):90-92. 被引量:5
-
2张素红.关于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关问题的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S1):193-196. 被引量:8
-
3张丽萍.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难点探析与路径选择[J].理论月刊,2008(10):97-100. 被引量:31
-
4李以庄.我国高校与创业教育[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4):94-96. 被引量:11
-
5温红娟.论校园文化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11-11. 被引量:3
-
6翟彩丽.高等数学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128-129. 被引量:14
-
7柴世民.影响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的因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1998,10(5):49-50. 被引量:1
-
8龚放.试论大学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1997,18(11):15-21. 被引量:103
-
9黄大鹏,李珊秀,闫立亮.关于运动训练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6,12(2):54-55. 被引量:2
-
10赵鹏程.斯坦福大学给我们的启示[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102-105.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48
-
1罗匡,饶异伦.国内外职业教育学研究生培养目标比较研究[J].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与经济研究),2007(4):4-7.
-
2宋庆喜,魏彦红.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学习意识与行为及改进策略[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5-7. 被引量:1
-
3程东峰.文科教学中的情、明、智、理——高校文科教学法改革创新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5(9):48-50. 被引量:1
-
4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54-56. 被引量:394
-
5王刚,徐立青.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势下学风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0):69-70. 被引量:30
-
6王松涛,朱志良.师资队伍建设与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之间的关系初探[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6(2):46-51. 被引量:5
-
7李士金.钱伟长大学素质教育观及其时代意义[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5):237-240.
-
8郑爱丽.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7,12(2):10-12. 被引量:11
-
9李朝阳,杜咏梅.高等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成本[J].辽宁教育研究,2007(6):55-56.
-
10郝文静.新建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突破口与切入点[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7(3):92-95.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666
-
1廖子龙.广东省高校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J].体育师友,2022,45(6):58-63.
-
2陈立.复合应用型特殊教育人才内涵、逻辑理据与实践路向——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特教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22,42(10):1-5. 被引量:3
-
3焦爱英,黄凡.国内城建类高校经管类学院应用型转型研究[J].内江科技,2022,43(2):100-102.
-
4宋哲,王玥霖.开放大学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3(4):155-157. 被引量:1
-
5徐晓锐,徐少冈,李佳.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径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1):131-132. 被引量:1
-
6曾华鹏,邢媛,汤莉,王鹏.基于能力本位与CDIO的应用型本科实践类课程改革——以“工业控制网络集成”课程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8(1):182-188. 被引量:42
-
7毛诗泽,马锐敏,武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包装世界,2018,0(4):153-154.
-
8曾永卫,林志刚,杨尧彪.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的探讨——以湖南工程学院为例[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7(3):65-67. 被引量:1
-
9郭进京.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探讨[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8,14(3):231-234. 被引量:2
-
10刘洋,黄维.大众化高等教育形势下三本院校学生的学风建设探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23(2):4-7.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