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交通运输类专业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
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 ,交通运输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日益表现为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原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门人才所掌握的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要求。结合我校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实际情况 ,本文提出了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强能力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
刘玉梅
李辉
李孟顺
刘雪峰
付伟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
辽河石油技术学院
山东交通学院
出处
《理工高教研究》
2004年第3期42-44,共3页
Journal of Technology College Education
关键词
交通运输类专业
宽口径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
选修课
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
分类号
U-4 [交通运输工程]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91
同被引文献
90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95
参考文献
3
1
修朋月,张宝歌.
新世纪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21(4):138-142.
被引量:22
2
唐一科.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创新[J]
.中国高教研究,2003(1):39-41.
被引量:69
3
曹秀平,张耀春,陈娟.
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连轻工业学院“因材施教教改班”改革初探[J]
.辽宁教育研究,2003(3):46-47.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杨峻,刘亚军.
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转变刍议[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6(2):5-12.
被引量:39
2
孙宗禹.
适应 创新 竞争──构建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大学教育科学,1997(4):6-11.
被引量:11
3
文辅相.
我国大学的专业教育模式及其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2):5-11.
被引量:108
4
周志田.
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探讨[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2):84-87.
被引量:19
共引文献
91
1
郑冀,梁辉,许鑫华,马卫兵,刘晓菲,盛京,胡绳荪.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课程材料物理性能本科生教学改革的探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53(S1):36-38.
被引量:10
2
郭峰,李军,李彦坤.
土木工程专业教改班创办的特色与实践[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17-18.
被引量:2
3
丁仲云.
人的全面发展:高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0-51.
被引量:1
4
杜春华,杨淑媛,杜娟.
新世纪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方案改革的研究[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27(6):60-62.
被引量:10
5
连漪,梁健爱.
基于市场竞争下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3):106-110.
被引量:9
6
卢雅红,陈启元,汪明朴.
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8):92-94.
被引量:7
7
陈海宁,刘沫.
以需求为导向 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1(4):60-62.
被引量:8
8
陈国豪,赵捧莲.
第二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4,21(4):103-106.
被引量:4
9
万凤华,何畏,王清华.
理工科大学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刍议[J]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1):21-23.
10
杨大江.
加强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 努力培养合格"四有"新人[J]
.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5-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0
1
谢青.
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体系——对广州CBD交通现状的思考[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3):243-246.
被引量:1
2
柴干.
智能运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3):125-129.
被引量:3
3
曾祥仁,韩力,田海燕.
对调整专业目录的思考[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4):80-81.
被引量:3
4
俞亚南,姜秀英,陈云敏.
宽口径、厚基础的“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03(S2):166-169.
被引量:10
5
蒋惠园,陈芳,蔡涛.
交通运输管理专业发展对策[J]
.交通高教研究,2004(4):61-63.
被引量:4
6
谢如鹤,宗岩,王荣华,邱祝强.
城际铁路客运公交化的综合评价[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1):58-64.
被引量:14
7
赵丹,谭海,江霞.
以就业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中国商界,2008(9):229-230.
被引量:5
8
陈健.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102-103.
被引量:21
9
程琳,王炜,过秀成.
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2):58-61.
被引量:40
10
俞贵邦.
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属性及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7):105-10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4
1
柴干.
智能运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S3):125-129.
被引量:3
2
钱卫东,刘彬霞.
面向就业需求的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消费导刊,2009,0(9):243-243.
3
柴干.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生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践[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S1):146-148.
被引量:2
4
崔淑华,关强.
交通运输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2X):105-105.
被引量:2
5
武超群,赵雨旸.
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
.交通科技与经济,2008,10(6):127-128.
被引量:10
6
陆昌龙,赵志国.
应用型汽车类专业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科教文汇,2009(5):57-57.
被引量:1
7
马驷,王琳.
国内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培养计划的比较分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39-43.
被引量:19
8
黄金鹏,邵千钧.
关于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J]
.高教论坛,2009(6):72-74.
被引量:8
9
秦钟.
交通工程专业发展建设的思考[J]
.科教文汇,2009(25):44-44.
被引量:1
10
刘彬霞,钱卫东.
以就业为导向的交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交通职业教育,2009(3):41-43.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95
1
蒋军.
新时代西部地区交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思路[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0,20(9):32-34.
2
史同娜,朱冰洁,杨伟,施镇江,吴文华.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大型材料加工实验”课程的重构[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2):212-216.
被引量:18
3
柴干,郭建华.
新型交叉学科工程人才培养的协同模式探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S02):137-141.
被引量:12
4
闫振英.
交通运输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信息,2013(36):110-110.
被引量:1
5
柴干.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硕士生课程的研究性教学实践[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5(S1):146-148.
被引量:2
6
刘澜,罗霞,李宗平,郭锦景.
交通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结构探讨[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66-70.
被引量:9
7
刘翠莲,刘南南,纪明珍,赵昕.
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航海教育研究,2009,26(4):44-46.
被引量:12
8
袁炎清,夏新海.
我校交通运输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7(4):42-45.
被引量:4
9
吕双回,胡明华.
基于启发式隐枚举算法的多机场GDP放行策略[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1):97-99.
被引量:3
10
何晓鸣,李玉娟.
咸宁市公路交通需求分析[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32(5):80-84.
被引量:3
1
何小燕.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以西南交通大学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8B):231-233.
被引量:6
2
吴绍斌,高利,孙洪武,赵亚男,陈雪梅.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4):70-72.
被引量:5
3
夏新海,罗振林.
交通运输类专业综合交叉与人才培养[J]
.航海教育研究,2007,24(1):18-20.
被引量:8
4
吴风华,杨久东.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计改革实践[J]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4):141-142.
被引量:4
5
邬万江,刘闯,卢伟.
交通运输学科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1):66-66.
被引量:6
6
俞荟.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方式的创新与探索——以高职交通运输类专业为例[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1):85-87.
被引量:4
7
司景萍,林丽华,陈永艳.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设置[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2):119-121.
被引量:8
8
王玉梅,王福忠,田书.
新形势下的实习改革与思考[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234-235.
被引量:5
9
罗建锋,周凌云.
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课程体系重构研究[J]
.物流科技,2013,36(10):20-21.
10
陆瑾,黄金贤.
农学院人才宽口径培养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373-3374.
被引量:1
理工高教研究
200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