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对儿童多动症的再认识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霍夫曼就把儿童“多动”作为一种病态予以描述。国外学者一度认为,儿童的多动表现是大脑受损或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命名为轻微脑功能障碍。但是,大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儿并无脑功能降碍,而且许多大脑受损的儿童并无多动表现。80年代以后,学者们一致认为,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美国学者已将儿童多动症正式定名为注意缺损及多动障碍。在国际上,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一度曾过滥。我国在80年代初也出现过儿童多动症“诊断热”,有些地区统计患病率高达15%左右。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和教师也随意把好动的儿童“诊断”为多动症,由此造成家长、教师和问伴对这些孩子态度上的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这些孩子的自我评价。这种“贴标签”
作者 贾新生
出处 《幼儿教育》 1993年第11期25-25,共1页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