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的二氧化碳化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二氧化碳化学是一碳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未来社会的能源结构和化工原料来源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然而,由于二氧化碳的活化和应用难度较大,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论证、规划和协调工作。为此,我们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调查了若干科研单位。
作者
杨淑英
陈立班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出处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0-27,共8页
Progress in Chemistry
关键词
应用难度
科研单位
能源结构
化工原料
未来社会
文献资料
甲醇合成
人类未来
催化剂作用
化工产品
分类号
O6 [理学—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3
1
陈闽松,房鼎业,姚佩芳,朱炳辰.
二氧化碳在加压铜基催化剂上合成甲醇中的作用[J]
.燃料化学学报,1989,17(3):279-283.
被引量:1
2
许勇,周卫红,吴善良.
二氧化碳化学的发展和应用[J]
.化工进展,1989,8(4):23-27.
被引量:14
3
李飞.
应大力开展CO_2化学科研工作[J]
.现代化工,1989,9(3):10-12.
被引量:3
4
陈立班,林欣欣,陈海生,林间.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用的双金属催化体系[J]应用化学,1988(04).
5
陈立班,林芳灵,林欣欣,陈海生.氧联双金属有机盐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共聚[J]广州化工,1988(02).
6
房鼎业,应卫勇,朱炳辰.二氧化碳催化活化——制甲醇及低碳混合醇[J]化学世界,1988(06).
7
姜玄珍 鲍坚斌 等.二氧化碳在负载型钯催化剂上的氢化反应[J].催化学报,1988,2(9):122-122.
8
张效田.正丁醚在Grignard反应中的应用—2—甲基丁酸的制备[J]河北化工,1987(03).
9
李凯,千载虎.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进展[J]石油化工,1986(10).
10
汪信,忻新泉,戴安邦.甲烷化研究[J]催化学报,1986(03).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宋维端,华东化工学院学报,1984年,3期,267页
共引文献
19
1
高大彬,李同信.
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研究进展[J]
.湖北化工,1993,10(1):33-36.
被引量:1
2
谭东.
二氧化碳的分离提纯方法[J]
.广西化工,1995,24(2):22-26.
被引量:11
3
唐占忠.
环氧乙烷深加工──碳酸乙烯酯的合成[J]
.辽宁化工,1995,24(2):6-7.
被引量:3
4
李昆瑜.
CO_2的应用及产品开发[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6,21(3):40-43.
被引量:6
5
李正西.
CO_2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J]
.江苏化工,1996,24(6):4-7.
被引量:5
6
秦旭东,王燕,宋洪强,李正西.
CO_2在精细化工生产中的应用[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7,15(10):11-13.
被引量:1
7
徐乃进.
浅析碳作为有机化合物主体元素的内在原因[J]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1997,19(4):262-264.
8
查飞,李治霖,陈浩斌,张容,张建斌.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二甲醚的研究进展[J]
.应用化工,2009,28(1):116-119.
被引量:8
9
彭特立.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的开发应用[J]
.企业技术开发,1998,16(5):15-17.
被引量:6
10
夏明珠,严莲荷,雷武,王风云,朱彬,赵小蕾.
二氧化碳的分离回收技术与综合利用[J]
.现代化工,1999,19(5):46-48.
被引量:85
同被引文献
5
1
陈明亮.
以CO_2为原料的反应与合成[J]
.有机化学,2000,20(4):591-596.
被引量:2
2
张法智,徐柏庆.
CO_2选择氧化低碳烷烃的研究进展[J]
.化学进展,2002,14(1):56-60.
被引量:11
3
谭鹏甲,高志华,沈朝峰,杜亚丽,李晓东,黄伟.
表面活性剂辅助共沉淀法制备Ni-Mg-Al固体碱催化剂用于CH_4-CO_2重整反应[J]
.催化学报,2014,35(12):1955-1971.
被引量:10
4
王勇,贾雯,毕莹.
效率视角下中国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目标的省区分解——基于零和收益DEA模型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4399-4408.
被引量:12
5
蒋冰,王国清,张利军,郏景省.
二氧化碳氧化乙烷脱氢催化剂研究进展[J]
.乙烯工业,2014,26(3):59-6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钟雯,刘欢,王樱,付名利,吴军良,黄皓旻,叶代启,陈礼敏.
载体结构对Co/MgO-Al_(2)O_(3)催化剂催化C_(2)H_(6)/CO_(2)反应性能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8):3076-308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樱,陈铭,钟智勇,叶代启,陈礼敏.
硅铝比对Co/SSZ-13催化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性能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2023,43(10):331-342.
1
许勇,周卫红,吴善良.
二氧化碳化学的发展和应用[J]
.化工进展,1989,8(4):23-27.
被引量:14
2
周忠清.
二氧化碳化学的新进展——超临界下的反应[J]
.吉林石油化工,1996(1):67-71.
3
杨淑英,陈立班.
我国二氧化碳研究现状[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1,16(3):47-49.
被引量:1
4
李飞.
应大力开展CO_2化学科研工作[J]
.现代化工,1989,9(3):10-12.
被引量:3
5
靳治良,钱玲,吕功煊.
二氧化碳化学——现状及展望[J]
.化学进展,2010,22(6):1102-1115.
被引量:35
6
魏双绍.
二氧化碳化学新进展[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8,23(6):40-46.
被引量:7
7
李富友.
CO_2化学[J]
.化学教育,1995,10(2):4-8.
被引量:4
8
杨正名.
等离子体化学是当代最活跃对人类未来具有重要影响的高科技领域之一[J]
.电子器件,1990,13(4):12-15.
9
董建华.
高分子科学的几个重要研究方向与进展[J]
.高分子通报,2014(12):17-22.
被引量:2
10
Kai-min Fan,Li Yang,Jing Tang,Qing-qiang Sun,Yun-ya Dai,Shu-ming Peng,Xiao-song Zhou,Xiao--tao ZU.
Analytical Bond-order Potential for hcp-Y[J]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2013,26(5):526-532.
化学进展
199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