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原棉短绒率与成纱性能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原棉中所含的短绒对纺织工业的危害极大,它不仅使棉纺厂耗棉量增加(落棉率提高),而且使成纱强力和外观等级下降,可纺支数减低[1,2,3]。但是,我国现行棉花分级标准是依据棉花品级实物标样,用手感、目测的感官检验方法,名义上按成熟度、色泽特征及轧工质量进行棉花定级,但实际上是色泽占主导地位。用外观特征并不能完全反映棉花内在品质问题。
作者
储才元
吴京明
机构地区
中国纺织大学
出处
《中国纤检》
1994年第12期21-24,共4页
China Fiber Inspection
关键词
短绒率
棉花品级
可纺支数
单纱强度
感官检验
成纱强力
品质问题
外观特征
成熟度
精梳
分类号
TS111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4
1
杨威.
棉花手扯长度与主体长度关系的探讨[J]
.中国棉花加工,1999,0(5):25-25.
被引量:1
2
范望平.
应用HVI系统的回顾和建议[J]
.中国纤检,1994,0(1):33-37.
被引量:2
3
王淑民.
提高我国原棉内在品质的紧迫性与途径[J]
.纤维标准与检验,1993(11):17-21.
被引量:6
4
余楠.
棉纤维跨距长度和长度整齐度[J]
.中国棉花,1994,21(12):29-29.
被引量:2
5
周胜,顾云清,张贤.
我国陆地棉纤维性能研究[J]
.纺织学报,1995,16(3):4-8.
被引量:3
6
何晓峰,吴国新,徐守东,车志新.
棉纤维长度分布测量仪器的开发[J]
.仪器仪表学报,2006,27(11):1468-1472.
被引量:3
7
赵书经,周胜.
我国陆地棉的几何性质与成纱强度的关系[J]
.纺织学报,1989,10(11):4-7.
被引量:5
8
许杰.
用AFis纤维测试仪检测棉纤维长度和短纤率[J]
.棉纺织技术,1997,25(12):10-13.
被引量:6
9
邱永康.
棉纤维四项长度指标相互关系的述评[J]
.中国纤检,2010(21):58-60.
被引量:4
10
邢春生.
棉纺纯棉纱线强力的预测与实例解析[J]
.现代纺织技术,2018,26(1):31-3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王淑民.
论HVI检测系统及其对我国原棉品质育种的意义[J]
.中国棉花,1995,22(10):2-4.
被引量:4
2
张圣男,吴志刚,郁崇文.
几种棉纤维长度指标间关系探讨[J]
.棉纺织技术,2019,47(3):18-2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张桂寅,王省芬,赵化冰,马峙英.
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纤维品质遗传改良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1):63-67.
被引量:9
2
张振南.
论新疆棉花生产发展规划[J]
.中国棉花,1997,24(1):2-4.
被引量:10
3
刘全义,熊宗伟,严根土,张裕繁.
HVI测试数据转换为纤维品质数据库[J]
.中国棉花,1998,25(1):13-15.
被引量:1
4
谢德意.
我国棉花品质的现状与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00,29(6):15-17.
被引量:10
5
韦京艳,孟俊婷,魏守军,张璠,唐淑荣.
AFIS和HVI棉花测试指标比对及应用分析[J]
.中国棉花,2020,47(6):26-28.
被引量:1
6
戴伟,张纯宇,袁少琦,何情,徐红.
新疆阿拉尔植棉垦区棉花品质的变化与分析[J]
.棉纺织技术,2021,49(9):48-52.
被引量:3
7
关宏强,于学智,曹继鹏.
锡林刺辊速比对生条中纤维长度整齐度的影响[J]
.毛纺科技,2023,51(1):1-6.
1
李宗正.
对棉纱缕纱与单纱断裂强力关系的浅析[J]
.纺织标准与质量,1991(4):36-38.
2
赵树文,常亚萍,常红莉.
提高纯棉精梳9.7 tex单纱强力的工艺试验[J]
.上海纺织科技,2008,36(1):34-34.
被引量:1
3
屈建国,林华.
混纺纱单纱强度数学模型的探讨[J]
.河北纺织,1993(2):7-9.
4
牧广照.
预加张力对单纱断裂强力测定值的影响[J]
.上海纺织科技,2007,35(11):60-61.
被引量:3
5
周蕊.
Loepfe:包芯纱清纱器[J]
.国际纺织导报,2016,44(1):62-62.
6
刘鸿源.
原棉感官检验方法浅论[J]
.纤维标准与检验,1991(10):14-15.
7
孙松林,文皖,唐忠良.
胶圈工作状态对成纱质量影响的分析[J]
.上海纺织科技,2005,33(9):55-58.
8
熊伟.
降低细纱单强CV%值的探讨[J]
.纺织学报,1995,16(4):52-52.
被引量:2
9
黄秀英,余启秀.
色织 PBT-Ⅱ型改性纤维的试制及其风格探讨[J]
.纺织学报,1992,13(11):31-33.
10
吕瑞玲,聂丽珍,樊晓燕.
涤纶长丝及变形丝外观疵点实物标样选定的探讨[J]
.中国纤检,1996,0(9):8-9.
中国纤检
1994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