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对江西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对江西省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并以作物生物学特性为依据,从作物生长的主要生理过程入手,对江西主要粮食作物双季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进行动力模拟,建立了适合江西双季水稻生长的动力模拟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江西气候变化不利于农业生产,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作者
王保生
黄淑娥
机构地区
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
出处
《气象与减灾研究》
1996年第2期22-24,共3页
Meteorology and Disaster Reduction Research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水稻动态模式
分类号
S165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71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2
1
陈隆勋,邵永宁,张清芬,任阵海,田广生.
近四十年我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1991,2(2):164-174.
被引量:345
2
黄耀,高亮之,金之庆.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三——水稻群体光合生产的动态模拟模型[J]
.中国农业气象,1990,11(1):10-15.
被引量:28
二级参考文献
4
1
赵汉光,张桂森.
我国异常冬暖的时空变化及其环流特征的分析[J]
.气象,1989,15(11):15-20.
被引量:28
2
高亮之,金之庆,黄耀,张立中.
水稻计算机模拟模型及其应用之一 水稻钟模型——水稻发育动态的计算机模型[J]
.中国农业气象,1989,10(3):3-10.
被引量:141
3
黄耀,高亮之.水稻群体物质生产的农业气候计算机模拟及最适季节[J]中国农业气象,1988(01).
4
张先恭,李小泉.本世纪我国气温变化的某些特征[J]气象学报,1982(02).
共引文献
371
1
许淑仙.
云南省河口县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J]
.农业灾害研究,2020(3):110-112.
被引量:1
2
翟盘茂,巢清尘,邹旭恺.
Progress in China's climate change study in the 20th century[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4,14(z1):3-11.
被引量:21
3
WANG Jian1 & LI Shuo2 1.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al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Lanzhou 730000, China,2. College of Geograph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Effect of climatic change on snowmelt runoffs in mountainous regions of inland rivers in Northwestern 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6,49(8):881-888.
被引量:19
4
沙万英,邵雪梅,黄玫.
Climate warming and its impact on natural regional boundaries in China in the 1980s[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2,45(12):1099-1113.
被引量:13
5
康敏,姜晓艳.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es in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Shenyang in Recent 50 Years[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0,1(5):25-27.
6
LIU Hua Maomi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in Guangdong Province, Maoming 525000, China.
SEOF Analysis on the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China during 1951-1999[J]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1,2(4):39-41.
被引量:3
7
王馥棠.
气候变暖与我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J]
.科学与社会,1999(1):40-44.
被引量:6
8
谢庄,崔继良,刘海涛,赵思雄,孙建华,陈红,曾庆存.
华北和北京的酷暑天气 I.历史概况及个例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9,4(4):323-333.
被引量:62
9
任国玉.
气候变化的历史记录和可能原因——IPCC 1995第一工作组报告评述[J]
.气候与环境研究,1997,0(2):81-95.
被引量:4
10
李育,朱耿睿.
年际-年代际尺度中国气候区类型变化与影响因素研究[J]
.资源科学,2015,37(3):605-61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8
1
信乃诠,程延年.
未来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1995,11(3):1-4.
被引量:19
2
张永红,李湘阁,葛徽衍,贾金海.
气候变化对陕西棉花产量影响的情景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6,27(2):111-113.
被引量:18
3
郭香墨.抗虫棉栽培管理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31-90.
4
魏丽 傅双喜.棉花塑膜营养钵育苗发病致死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及调控对策的研究.江西气象科技,1993,(2):30-32.
5
丁一汇.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M].南昌:江西省减轻自然灾害百皮书(内部资料).2003,96-103.
6
郑大伟,潘志华,张厚瑄等.气候变化与波动对中国农业影响的适应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2006,27(增刊):10-15.
7
[8]欧阳海.农业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79
8
刘双俊,汤建国.
气象条件对棉花蕾铃脱落影响的探讨[J]
.江西棉花,2007,29(5):26-27.
被引量:6
9
IPCC,S Solomon,Qin D. 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PCC[M].{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9963.
10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委员会.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R]{H}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27-132.
引证文献
4
1
陆魁东,黄晚华,王勃,张超.
湖南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估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3):38-40.
被引量:15
2
刘双俊,赵志强,江国振.
长江中下游沿江滨湖棉区抗虫杂交棉栽培要点[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4):55-56.
3
占明锦,殷剑敏,孔萍.
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事实研究[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3,36(3):18-24.
被引量:10
4
吴叶青,张锴,金小岚.
德兴市农业气候变化及其对覆盆子产量的影响[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20,43(2):144-148.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郑有飞,牛鲁燕.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93-4195.
被引量:30
2
冯正锐,易九红,刘爱玉.
洞庭湖棉区棉花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2):185-187.
被引量:3
3
郭利双,李景龙,杨春安,巩养仓,刘开智.
2008年湖南棉花生产情况调查及分析[J]
.湖南农业科学,2009(6):49-50.
被引量:2
4
李祎君,王春乙.
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2):123-129.
被引量:151
5
邓晓娟,常剑渊,肖层林,张海清.
影响两系杂交稻制种纯度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
.作物研究,2010,24(1):46-51.
被引量:12
6
包刚,覃志豪,周义,包玉海,萨楚拉.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影响的模拟评价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303-307.
被引量:22
7
冯俊妮,高波,赵艳兰.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2006年湖南省气候特征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2(4):14-14.
8
胡娟,杨春安,丁立君.
洞庭湖区棉花早衰及其应对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4):41-41.
9
王莉,刘立峰,杨永强.
气候变暖对邢台市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7):18-21.
被引量:4
10
杨爱萍.
江西省秋季连阴雨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秋收的影响[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4,37(3):42-47.
被引量:12
1
Д.,ВА,石钰琪.
谷类作物幼苗形成的动态模式[J]
.国外农学(农业气象),1989(3):32-33.
2
汤志成,高苹.
江苏省单季晚稻产量预报的分段加权动态模式[J]
.气象,1989,15(11):30-34.
被引量:5
3
郑仁塘,刘云发,张中留,褚天锡.
干旱岗丘地区大田作物滴灌适宜灌水时期的确定[J]
.灌溉排水,1994,13(2):1-6.
被引量:1
4
郭孝,刘国英.
苇状羊茅生长动态的研究[J]
.郑州牧专学报,1996,16(3):17-20.
被引量:12
5
杨星卫,薛正平,陆贤.
水稻遥感动力估产模拟初探[J]
.环境遥感,1994,9(4):280-286.
被引量:22
6
夏远峰,许明学,于明彦,代秀云,刘爱华,岳尧海,柳迎春.
玉米基础种质杂种优势模式分析[J]
.玉米科学,2008,16(5):29-32.
被引量:12
7
晏路明.
三明市粮食产量的灰色动态模式[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3,19(3):195-198.
被引量:3
8
王育光,姜丽霞,杜春英,李秀芬,季生太.
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动态模式预测产量的方法及应用[J]
.黑龙江气象,2003,20(3):15-17.
被引量:3
9
康桂红.
利用动态模式对农作物进行气候评价[J]
.气象,1997,23(4):28-30.
被引量:1
10
吴世芳.
绍兴丘陵山地发展优质名茶的气候优势[J]
.浙江气象,1994,15(1):43-46.
被引量:1
气象与减灾研究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