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建中国考古学派:苏秉琦和当代中国考古学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西方所听到的关于中国考古学的情况,多数是有关实物材料令人震惊的重大发现;还有一些象秦始皇陵兵马俑已在国外展出。发掘、描述和解释所有的考古材料,需要根据一些思想框架来进行。本文就是关于当代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的思想。在西方,当代中国考古已被严肃地作为...
作者
王涛
出处
《文物春秋》
1998年第3期91-94,57,共5页
关键词
中国考古学
考古学家
公元前
文明的形成
中华文明
红山文化
中国史
考古学文化
马克思主义
考古文化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1
曹兵武.
区系类型学说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苏秉琦先生两本考古学论文集学习笔记[J]
.中原文物,1998(1):111-118.
被引量:4
2
苏秉琦,殷玮璋.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J]
.文物,1981(5):10-17.
被引量:294
3
严文明.
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J]
.文物,1987(3):38-50.
被引量:284
4
郭大顺.
世界的中国考古学的提出──苏秉琦先生学术活动和学术思想追忆之二[J]
.文物春秋,1998(3):84-87.
被引量:1
5
李浪林.
英国考古的政策、管理和操作[J]
.华夏考古,2002(1):98-105.
被引量:5
6
曹兵武.
古董·文物·遗产——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物考古事业[J]
.东南文化,2000(1):15-18.
被引量:3
7
朱乃诚.
苏秉琦学术体系的形成和尚待研究证实的两个问题——苏秉琦与中国文明起源研究[J]
.东南文化,2008(1):6-13.
被引量:10
8
曹兵武.
文化遗产 文化自觉 文化建设——追寻中国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历程[J]
.东南文化,2011(3):7-12.
被引量:5
9
李晓东.
1964年“大型古遗址保护工作座谈会”述略[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1(4):21-23.
被引量:7
10
曹兵武.
文化遗产时代的考古学——兼谈公共考古学或应用考古学相关问题[J]
.南方文物,2014(2):10-1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曹兵武.
探索考古学的中国化之路——以苏秉琦先生为中心的反思与前瞻[J]
.华夏考古,2020(5):111-124.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姜维.
浅论考古公众化的途径[J]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6):172-174.
被引量:2
2
郭物.
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思考文化润疆[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3(6):76-89.
3
侯昕悦.
“公众考古”视域下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文化体验空间探究[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4(17):215-218.
1
心系辽河,情寄渤海──苏公与辽宁考古[J]
.文物春秋,1998(3):88-90.
2
杨博.
河北所出战国时期秦国有铭兵器整理与研究[J]
.文物春秋,2012(6):3-7.
被引量:2
3
沈文倬.
对“土丧礼、既夕礼中所纪载的丧葬制度”几点意见[J]
.考古学报,1958(2):29-38.
被引量:16
4
赵宾福.
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派[J]
.中国历史文物,2010(1):20-25.
被引量:8
5
洛阳名人[J]
.河南经济,2003,3(11):26-27.
6
成都出土历代墓铭券文图录综释[J]
.文物,2013(9):63-63.
7
郑言午.
吴忠西郊唐墓中的未成年人埋葬浅析[J]
.丝绸之路,2013(18):11-12.
被引量:1
8
数字[J]
.乡镇论坛,2015,0(12):5-5.
9
松江广富林考古有新发现[J]
.今日上海,2008(7):13-13.
10
陈怀宇.
没有过去的历史:学术史上的日本东洋学——读《日本的东方:将过去转化为历史》[J]
.国际汉学,2009(1):280-286.
被引量:2
文物春秋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