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特区实践与理论》
1998年第12期20-22,共3页
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
同被引文献5
-
1[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
2[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
4.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5晓亮.论民营经济的十个认识问题(上)[J].南方经济,2001,30(1):12-15. 被引量:34
-
1刘茂林.试论民营经济的性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7-11. 被引量:1
-
2于光远.不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J].光彩,2001,0(1):7-8.
-
3熊芳.全面正确地把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15(S1):66-68.
-
4上进.社会公有制的双重功能和判别标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再探讨[J].社会科学辑刊,1999(2):6-10.
-
5舒鸣.“按劳分配”不适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J].河北财经学院学报,1988,9(6):8-9.
-
6李红波,朱映雪.社会所有制和社会主义所有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3(4):27-31.
-
7田江海,郭道夫.关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几个问题[J].经济与管理研究,1980,1(1):23-28.
-
8上进.社会公有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手段——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再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1998(2):10-20. 被引量:1
-
9曾国安,李稷文.市场失效与政府失效的比较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5,3(6):86-91. 被引量:3
-
10张旭路.我国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J].特区经济,2009(6):59-6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