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重担的高等教育,如何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 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从创新能力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这一角度分析创新能 力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阐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在素质教育 中突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及措施。
作者
周秀娇
陈志涛
机构地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
出处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41-45,共5页
Journal of Guangdong Youth Vocational College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创造教育
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3
1
王冀生.
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兼论我国高等教育的两个战略性转变[J]
.中国高教研究,1999(6):8-13.
被引量:12
2
魏捷.
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当代意义[J]
.中国高教研究,1999(6):25-27.
被引量:2
3
昌荣,刘义恒.高等学校管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12
1
程捷,岑况,田明中,周洪瑞,赵乐华,陈建强.
新世纪地质学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式与挑战[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1):16-18.
被引量:3
2
许克毅,赵军.
论研究生教育发展观[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8-12.
被引量:7
3
《视觉心理学》:视觉形式的思维与传播[J]
.中国广告,2006(5):172-172.
4
王晓南.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探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28(3):16-19.
被引量:4
5
詹云军.
改进实习教学 培育综合素质[J]
.时代教育,2008(9):28-28.
被引量:2
6
张勇军,吴立保.
关于研究生教育的理性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9(3):14-17.
被引量:2
7
王宗台.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0,16(4):115-116.
8
齐平.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学生的个性化教育[J]
.西北医学教育,2001,9(4):193-194.
被引量:2
9
曹健.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思考[J]
.江苏高教,2002(1):69-71.
被引量:6
10
吴立保,胡雅菁.
反思研究生教育的价值取向[J]
.阅江学刊,2014,6(5):31-35.
同被引文献
6
1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
2
[2][南斯拉夫]德拉高尔米布·纳伊曼.世界高等教育的探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3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t.cqnu.edu.cn/special/special.htm.
4
袁贵仁.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J]
.教学与研究,2001,10(10):5-8.
被引量:49
5
刘克利,谢再根.
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
.江苏高教,2002(1):19-21.
被引量:40
6
曹前有.
自主性是创新素质的灵魂[J]
.湖南社会科学,2001(6):4-6.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
1
杨友文,黄文娇.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J]
.成才之路,2008,0(1):2-4.
被引量:4
2
于文阁.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3):106-107.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朱伟军,权方英,罗钢.
在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中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J]
.科技信息,2009(24):41-41.
被引量:1
2
左付山,姜新国,解梅.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1):127-127.
被引量:8
3
刘然慧,张序萍,边平勇.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10(1):46-50.
被引量:20
4
季青春,眭国荣,丁楠.
多维度探析理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8):113-115.
被引量:2
5
朱海峰,李伟.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J]
.企业导报,2011(21):231-231.
6
吴彬.
《物理学》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体系研究[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2):5-5.
7
郭秀华,周曲珠.
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3(3):40-41.
被引量:2
8
王征宇,田俊丽,贾铧霏.
培养“厚基础、强能力、勇创新”型高素质的交通人才——对交通运输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考[J]
.科技信息,2013(15):173-174.
被引量:8
9
沙莉.
浅析高职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视界,2015(31):28-28.
10
蔡成龙.
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江苏警官学院为例[J]
.新疆警察学院学报,2017,37(3):63-67.
被引量:1
1
杨力.
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的原则及措施[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3):33-33.
被引量:2
2
侯小改,段春燕,刘素云,吕静霞,张亚冰,薛娴,戴攀峰.
农科植物学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25(2):121-122.
被引量:9
3
辛莉.
科学构建高中生物教学评价体系之我见[J]
.时代教育,2014(14):154-154.
被引量:4
4
田静,唐心龙,王大力,卢春艳.
农业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原则及措施[J]
.吉林农业(下半月),2015(2).
被引量:1
5
阎文娟.
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2016,0(7):40-41.
6
高中政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及措施[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5,0(7):53-54.
被引量:2
7
孟蕾.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新教学模式的应用[J]
.才智,2014,0(25):43-43.
被引量:4
8
史晓楠,张小艳.
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平台构建与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4):51-52.
被引量:2
9
石乔漪.
分析创新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育教学要求[J]
.大观周刊,2013(6):249-249.
10
牟燕妮.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7):266-267.
被引量:12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0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