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亚文化视角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吸食新型毒品问题是吸食新型毒品行为而引发的严重社会危害问题。本文以南京市强制戒毒所、江苏女子劳教所22例新型毒品戒毒劳教人员的个案访谈资料为主要依据,对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定性研究、归纳和分析,从亚文化理论的社会学视角,提出新型毒品亚文化影响及亚文化认同是吸食新型毒品问题不断蔓延的社会根源。
作者
韩丹
机构地区
江苏省行政学院
出处
《消费导刊》
2008年第4期11-13,共3页
基金
2007年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课题(项目号:07-Ⅱ-9)系列成果之一。
关键词
吸食新型毒品问题
年轻人
亚文化
分类号
D669.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1
赵留记,王玥.
我国新型毒品滥用流行原因与对策研究评述[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7,16(5):390-394.
被引量:29
2
国内首次新型毒品大型调查报告[J]社会观察,2007(06).
3
沈康荣.
新型毒品使用者的群体特征[J]
.社会观察,2007(6):11-12.
被引量:9
4
王水.
疯狂的群体——群体心理学对新型毒品使用群体的解析[J]
.社会观察,2007(6):16-18.
被引量:6
5
宋晓明.
吸食新型毒品的特点及其防控对策[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6):92-99.
被引量:13
6
夏国美.
青少年滥用毒品的成因与禁毒教育模式的转换[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2):58-63.
被引量:30
7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编,李文君,顾迎莉.新型毒品防范手册[M]法律出版社,2005.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钟岩.
新型毒品“K”粉的蔓延原因及遏制对策[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1-15.
被引量:4
2
罗毅.
新型毒品犯罪浅探[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9):138-139.
被引量:2
3
苏俊义,郭雨.
1997―2002年杭州地区强制戒毒人员分析[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4,10(4):199-202.
被引量:4
4
崔新华,张玉竹,陈利.
135例“摇头丸”滥用者人格特征分析[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13(3):198-200.
被引量:6
5
金莲.
禁毒立法模式再探讨[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4(4):22-25.
被引量:3
6
唐斌.
青少年吸毒的群体诱因及防治对策分析[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1):31-35.
被引量:12
7
董斌.
新型毒品K粉案定罪量刑标准亟待明确[J]
.人民检察,2005(04X):59-60.
被引量:4
8
赵子慧,王晓丹,达勇,张龙.
女性吸毒人员的吸毒因素、社会化状况及应对措施[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14(2):127-129.
被引量:19
9
刘志民.
“新型毒品”及其危害[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7(4):272-274.
被引量:68
10
连智,刘志民,刘锐克,孙桂宽,穆悦,吕宪祥,曹家琪.
我国部分地区氯胺酮滥用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14(4):280-283.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
70
1
马廉祯,冯进勇,陈海东,王晨.
自编传统强身术对女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2,42(6):120-128.
被引量:2
2
宋琦,徐军.
我国新型毒品犯罪现状及对策研究[J]
.情报杂志,2011,30(S2):50-51.
被引量:9
3
姚雪阳,蔡枫.
宜昌地区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89例现状分析[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S2):408-410.
4
张成功,赵倩,陈波,马铭.
液-液-液三相液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样中的安非他明和氯胺酮[J]
.色谱,2007,25(5):641-645.
被引量:13
5
李文君,聂鹏.
中英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比较研究[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4):41-44.
被引量:4
6
李文君,聂鹏.
毒品文化辐射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122-127.
被引量:8
7
韩丹.
新型毒品问题现状与社会成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20(2):57-62.
被引量:10
8
韩丹.
国内吸毒问题的社会学研究述评[J]
.唯实,2008(5):73-77.
被引量:7
9
张玉竹,王艳芬,曾恒.
北京地区4种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分析[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17(5):367-372.
被引量:29
10
韩丹.
城市吸毒人群吸毒行为成因的个案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08(12):68-72.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6
1
刘作翔.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及其模式选择——兼对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论点的学术介评[J]
.法学评论,1998,16(5):40-50.
被引量:42
2
王君,买吾拉尼.买买提依明,阮玉华,刘敏生,顾媛,陈阳贵,王云霞,米那瓦尔.艾拜,芮宝玲,郝敬贡,郝春,张远志,汪宁,邵一鸣.
新疆乌鲁木齐市吸毒人群首次吸毒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6,12(3):125-127.
被引量:5
3
王玉瑾,罗雁彬,闫根锋,肖爽,赵雅静,王岳,何畅,王学为,彭仲毋.
对太原市高校学生毒品相关知识了解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6,15(4):316-319.
被引量:10
4
强世功.
国家主权与公民伦理[J]
.读书,2007(1):95-103.
被引量:12
5
[美]沃尔德等理论犯罪学[M].方鹏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377.
6
[美]沃尔德,伯纳德,斯奈普斯.理论犯罪学[M].方鹏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7
皮艺军.论犯罪市场[A].康树华,赵可.中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与犯罪控制[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3,369.
8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06中国禁毒报告、2007中国禁毒报告、2008中国禁毒报告、2009中国禁毒报告、2010中国禁毒报告.
9
范志海,吕伟,余金喜.
社区戒毒康复模式的初步探索——以上海禁毒社会工作为例[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9,18(2):152-154.
被引量:25
10
景军.
中国青少年吸毒经历分析[J]
.青年研究,2009(6):74-84.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
3
1
王祎,陈吉宏.
杭州市滨江区大学生新型毒品尝试及认知态度抽样调查[J]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0(3):32-36.
被引量:8
2
焦俊峰.
紧张、解组与亚文化:青少年涉毒问题的一个解释框架[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10(5):31-34.
被引量:3
3
康均心.
需求与遏制:毒品防控路径检讨[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26(3):25-3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王晓莉,吴亚飞,赵莉敏.
渭南高职学生毒品认知和药物滥用调查及预防对策[J]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8):130-131.
被引量:5
2
邹海欧,郭瑞卿,李峥.
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以及滥用倾向[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2,21(6):459-463.
被引量:14
3
刘向武.
关于高校加强预防毒品危害教育的思考[J]
.中国科技纵横,2013(7):227-227.
4
阮惠风,李光懿.
云南家庭禁毒教育工作模式实证研究[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26(4):21-26.
被引量:1
5
姚晓欣,钟田飞,夏希,顾菁.
广州市大学生新型毒品滥用情况及影响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8):1038-1041.
被引量:21
6
刘彦波.
高校开设毒品知识课程必要性探析[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0(9):50-53.
被引量:4
7
周立民.
毒品预防公选课对大学生毒品预防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6,22(2):63-67.
被引量:4
8
鄢栋,余金聪,吴清锋,滕世伟,严亚琼,龚洁,姚康,周辉,王增珍.
中职生新型毒品使用及使用倾向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相关要素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2016,32(4):448-452.
被引量:2
9
周立民.
监狱管理专业设置毒品课程的必要性及实施构想[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6,14(2):122-125.
被引量:1
10
王雪,陈帅锋.
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规划校园实施效果评估[J]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6):839-842.
被引量:9
1
肖亚麟.
对我国新型毒品有关问题的思考[J]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7,21(4):61-64.
被引量:5
2
韩丹.
新型毒品问题现状与社会成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8,20(2):57-62.
被引量:10
3
韩丹.
流行文化视野中的吸食新型毒品行为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
.青年研究,2008(3):43-48.
被引量:9
4
邓烈兴.
浅谈新型毒品的泛滥与控制[J]
.劳动保障世界,2016(9Z):46-47.
5
霍岩,王伟峰,咸国辉.
北京市女子劳教所职业技术教育情况调查[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7(7):46-50.
被引量:1
6
上海市女劳教所创办劳教工作特色[J]
.中国司法,2003(4):18-18.
7
宋德明,党松岭.
维护在教人员权益无小事[J]
.方圆,2011(20):76-76.
8
邓敏,毛豫川,唐甜.
四川女子劳教所新年谱写新篇章[J]
.法律与生活,2009(5):64-64.
9
李军.
戒毒劳教工作面临的难点与对策[J]
.犯罪与改造研究,2004(11):52-56.
10
范斌.
当前新型毒品的滥用与防控[J]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2):61-63.
被引量:2
消费导刊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