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白鹤滩水电站坝区深部破裂岩体地应力演化特征 被引量:6

In-situ stress field evolution of deep fracture rock mass at dam area of Baihetan hydropower st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还原深部破裂岩体赋存地应力场演化过程,研究深部破裂岩体成因、形成年代及发展演化趋势。以岩体深部破裂特征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河谷演化及浅生改造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地应力场变化及应变能释放角度解释深部破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宽谷期大规模夷平作用使深部破裂赋存应力场发生根本性改变,与现今应力场趋于一致,但并未导致深部破裂形成;侧向卸荷是深部破裂形成的主要原因,侧向卸荷导致主应力减小,但方向维持不变,当侧向临空面出现,伴随应变能释放,NW向结构面拉张形成具有继承性的NW向深部破裂;错动带的差异回弹形成残余拉应力,导致NE向新生性深部破裂形成;深部破裂形成地质年代应大致对应于Ⅲ级阶地形成初期,即Q2晚期~Q3早期阶段。 还原深部破裂岩体赋存地应力场演化过程,研究深部破裂岩体成因、形成年代及发展演化趋势。以岩体深部破裂特征为基础,结合构造演化、河谷演化及浅生改造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从地应力场变化及应变能释放角度解释深部破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宽谷期大规模夷平作用使深部破裂赋存应力场发生根本性改变,与现今应力场趋于一致,但并未导致深部破裂形成;侧向卸荷是深部破裂形成的主要原因,侧向卸荷导致主应力减小,但方向维持不变,当侧向临空面出现,伴随应变能释放,NW向结构面拉张形成具有继承性的NW向深部破裂;错动带的差异回弹形成残余拉应力,导致NE向新生性深部破裂形成;深部破裂形成地质年代应大致对应于Ⅲ级阶地形成初期,即Q2晚期~Q3早期阶段。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583-589,共7页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0772177)
关键词 深部破裂 地应力场演化 应变能 浅生改造 deep fractures in-situ stress field evolution strain energy near surface ac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24

  • 1张倬元 王士天.工程地质分析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383-418.
  • 2罗来兴 杨逸涛.川西滇北地貌形成的探讨[J].地理集刊,1963,(5):1-47.
  • 3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址选择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条件(初稿)[M].,2001..
  • 4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工程中心.锦屏一级水电普斯罗沟坝址左岸高边坡变形与稳定性研究报告[M].,2001..
  • 5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工程中心.锦屏一级水电站普斯罗沟坝址左坝肩岩体深拉裂带成因及对边坡变形与稳定性影响数值分析[M].,2001..
  • 6黄润秋 严明 陈龙生 等.复杂反倾向岩质高边坡深部裂缝形成机理分析.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28:321-327.
  • 7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工程边坡稳定性评价[R].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3..
  • 8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址选择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条件(初稿)[R].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1..
  • 9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 10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址选择研究报告(4)工程地质条件(初稿)[R].成都: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2001..

共引文献76

同被引文献86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