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问题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目前中国思想史学科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模式。不同研究模式的根本分歧体现在他们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问题的不同回答。张岂之认为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精英与经典,而葛兆光则认为是一般知识与思想。这一分歧彰显了思想史学科内在的紧张,同时也是其发展的动力。
作者
崔罡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传承》
2009年第6期82-83,139,共3页
关键词
思想史
研究对象
思想
历史
分类号
C092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葛兆光.
什么可以成为思想史的资料?[J]
.开放时代,2003(4):60-69.
被引量:21
2
蒋广学.
“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讨论之评议[J]
.江海学刊,2003(2):141-147.
被引量:10
3
蒋广学.
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J]
.江苏社会科学,2000(3):14-20.
被引量:4
4
高增德.
“不苟异亦不苟同”──侯外庐及其思想史学派的学术个性[J]
.江汉论坛,1995(5):41-45.
被引量:2
5
李锦全.
试论思想史与哲学史的联系和区别[J]
.哲学研究,1984(4):58-63.
被引量:6
6
汤一介.
中国哲学史与中国思想史[J]
.哲学研究,1983(10):61-63.
被引量:7
7
张岂之.
试论思想史与哲学史的相互关系[J]
.哲学研究,1983(10):63-67.
被引量:21
8
周继旨.
关于中国哲学史研究对象、范围的“纯化”与“泛化”问题[J]
.哲学研究,1983(10):67-6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葛兆光.
思想史:既做加法也做减法[J]
.读书,2003(1):3-10.
被引量:43
2
黄凤春.
湖北蕲春出土一件明代朱书文字上衣[J]
.文物,1999(8):84-87.
被引量:1
3
李锦全.
试论思想史与哲学史的联系和区别[J]
.哲学研究,1984(4):58-63.
被引量:6
4
葛兆光.
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物[J]
.文物,2000(1):74-82.
被引量:18
5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创刊[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17(4):194-194.
被引量:1
6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4月第一版.第604页-605页.
7
汪荣祖.《思想与时代》,收人徐雁主编.《杰出人物与中国思想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81页.
8
钱穆.《中国思想史》,台湾学生书局,1982年版,第1、2页.
9
巩本栋执行主编.《中国学术与中国思想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28页.
10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18页.
共引文献
52
1
杨清琦.
《庄子·内篇》哲学的解释学研究——读周海春的《道之通见:〈庄子·内篇〉哲学注》[J]
.昭通学院学报,2024,46(2):106-112.
2
付腾月.
视角独特,新见迭出——《老子与老学思想研究》评介[J]
.老子学刊,2023(2):244-250.
3
杨华.
“后学”留痕:后现代史学在国内的传播、实践及影响[J]
.东岳论丛,2021(1):65-74.
被引量:2
4
吴莉苇.
比较研究中的陷阱——评劳拉·霍斯泰特勒《清朝殖民地事业》[J]
.史学月刊,2005(6):83-92.
被引量:7
5
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J]
.中国农村教育,2005(7):26-26.
6
李维武.
哲学史与思想史关系的重构以及思想史空间的拓展——李锦全先生的有关思考及其启示[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27-33.
7
岳宗伟.
思想史视野中的档案文献[J]
.山西档案,2006(1):16-21.
8
圣凯.
佛教思想史与佛教“人学”——读《中外佛教人物论》[J]
.世界宗教研究,2006(2):149-152.
9
刘曙光.
学术史与思想史关系的讨论及其反思[J]
.云梦学刊,2006,27(4):9-12.
被引量:4
10
李维武.
蕴含思想史维度的哲学史研究——对19—20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考[J]
.哲学研究,2007(1):48-55.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
1
赵吉惠.
试论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1(2):78-85.
被引量:4
2
王锟.
寻求"精英思想"与"民众观念"的统一——对中国思想史的一些思考[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2):119-124.
被引量:7
3
陈克艰.
“思想的无端骄傲”——评《中国思想史》第一卷[J]
.学术界,2000(1):127-1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柴永鹏.
思想史写作的方法论——以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为例[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9(5):87-90.
1
陈坚.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容颠倒——学习《实践论》,批判“四人帮”[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7,17(6):18-21.
2
山东大学历史系討論思想遺产的批判繼承问題[J]
.文史哲,1964(1):82-83.
3
夏書章,張海,張迪懋,周修啟.
正确对待革命的群众運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0,6(1):51-66.
4
刘宝才.
关于中国思想史对象问题讨论情况综述[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14(1):110-112.
5
施蔭民,麥祥,黄春生.
共产主義与平均主義[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9,5(Z1):23-29.
6
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的四重关系[J]
.社科新视野,2003(4):37-38.
被引量:1
7
许苏民.
思想史研究——主持人语[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5,42(2):97-97.
8
陈岳.
译名讨论获新进展[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9(2):6-6.
9
罗荪.
论所谓“第三种文艺”——评张启城:“蒋孔阳的观点是否是修正主义?”[J]
.学术月刊,1959,3(4):60-66.
10
张晓波.
好看的杂志是朋友[J]
.中国培训,2009(11):18-18.
传承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