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早期论述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马克思对社会形态跨越发展的早期论述冯景源(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对唯物史观的研究,多局限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近年来,有的学者关注马克思晚年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研究,但却得出马克思在唯物史观上早期观点和晚期观点有反差,得出了马克思...
作者
冯景源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所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39-41,共3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关键词
社会形态跨越发展
马克思
唯物史观理论
社会发展道路
迦太基
跨越“卡夫丁峡谷”
社会跨越
奴隶制
《古代社会》
历史学笔记
分类号
K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48
1
赵佳琛.
“后发展”:优势与难题[J]
.哲学研究,2000(3):13-19.
被引量:24
2
于幼军.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中国社会科学,1998(4):4-14.
被引量:7
3
赵家祥.
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商榷意见[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1):10-18.
被引量:28
4
王韶兴,陈海燕.
也谈马恩的“跨越”设想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J]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1):48-55.
被引量:3
5
孙宝林.
马克思对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实践[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0(4):4-9.
被引量:4
6
李兴中.
恩格斯对经济不发达的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预见[J]
.甘肃理论学刊,1997(4):18-20.
被引量:1
7
向春阶.
俄国民粹派与马克思晚年探索[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1(4):36-40.
被引量:3
8
陈文通.
“跨越”卡夫丁峡谷,还是“不通过”卡夫丁峡谷?——关于当代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反思[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6(4):4-9.
被引量:10
9
曾名忠.
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设想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4):1-6.
被引量:3
10
赵浩,王复三.
论马克思东方社会思想及方法论力量[J]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4):14-2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孙来斌,彭旺林.
关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比较研究概述[J]
.学海,1999(4):111-114.
被引量:1
2
孙来斌,居继清.
“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十年研究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1999(5):73-77.
被引量:5
3
杨志银,刘东盟.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5,41(1):37-50.
4
高海涛.
跨越式发展——中国的现代化之路[J]
.财经政法资讯,2003,19(4):26-2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孙来斌.
“跨越”论驳议之驳议——与孟庆仁先生商榷[J]
.理论学刊,2000(5):123-127.
被引量:4
2
张思,刘玲玲.
简析马克思跨越式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J]
.法制与社会,2006(22):213-214.
3
甘建民.
试析晚年马克思舍弃“卡夫丁峡谷”设想的原因[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3):1-5.
被引量:1
4
李小银,汪荣有.
对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问题的再审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6.
被引量:1
5
覃国慈.
民生跨越是跨越式发展的最终目的[J]
.学习月刊,2011(18):68-69.
6
赵尚东.
论中国跨越“卡夫丁峡谷”的三大理论支撑[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15-20.
被引量:1
7
王海超.
卡夫丁峡谷问题及其当代价值[J]
.小品文选刊(下),2015,0(9):247-247.
1
仲伟民,孙竞昊.
新时期以来唯物史观理论研究述评[J]
.史学理论研究,1995(3):109-118.
被引量:1
2
王旭.
渤海国社会性质刍议[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12):22-24.
被引量:1
3
王荣阁.
跨越“卡夫丁峡谷”后的沉思[J]
.社会主义研究,1999(2):56-59.
被引量:1
4
冯景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研究──马克思晚年历史学“笔记”研究之七[J]
.人文杂志,1997(4):1-6.
被引量:1
5
启良.
俄国道路:从赫尔岑的困惑到马克思晚年的探索[J]
.世界历史,1993(6):11-20.
被引量:2
6
宫炳成.
革命与改革: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博弈与抉择[J]
.社会科学战线,2009(12):235-236.
7
高士振.
辛亥风云[J]
.群文天地,2011(10):14-38.
8
杨维周,姚俊开.
西藏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十年[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13.
9
曾庆发.
论社会历史领域的跨越发展[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5):22-27.
10
康凤云,张艳国.
近年来李大钊传播唯物史观研究述评[J]
.江汉论坛,2007(12):51-54.
被引量:2
哲学动态
1996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