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 虚无 自然——对《裸者与死者》存在追问的沉思
被引量:3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54-59,73,共7页
Journal of He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6
-
1郭爱竹.诺曼·梅勒的生平与创作[J].外国文学,2002(2):23-27. 被引量:1
-
2石雅芳.试析《裸者与死者》的文化语境[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4):74-78. 被引量:5
-
3鲍旦旦.“离散”与“交集”——浅谈《裸者与死者》的叙事特点[J].镇江高专学报,2009,22(3):33-36. 被引量:4
-
4鲍旦旦.荆棘丛中的花影——解读《裸者与死者》中的女性群像[J].镇江高专学报,2011,24(1):25-28. 被引量:2
-
5唐宏.解析诺曼·梅勒作品中的“美国存在主义”哲学思想[J].学习与探索,2003(6):103-105. 被引量:5
-
6赵艳花.存在与人性——《裸者与死者》的主题阐释[J].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20(6):17-20. 被引量:5
-
1余辔扶桑.遥望阿伦特[J].红豆,2010(9):69-75.
-
2严海舟.“吾丧我”——庄子的自由精神[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21(1):108-113.
-
3张婷.行走在时代边缘的孤独者——论郁达夫笔下“多余人”形象的现代主义审美[J].北方文学(下),2017,0(2):88-88. 被引量:1
-
4张道爱.现当代文学中的上海书写景观——论上海书写的两种基本形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2):90-91.
-
5刘东方.一篇现代主义文学的文本——《为奴隶的母亲》解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4):50-54. 被引量:3
-
6何晨.论《红字》主人公的孤独体验和边缘处境[J].戏剧丛刊,2007(3):58-59.
-
7高恒文.冯至的两首同题诗──《威尼斯》[J].新文学史料,2001,0(4):73-75.
-
8冯春园.论多丽丝·莱辛《暴力的孩子们》中的殖民地“他者”身份[J].文学与文化,2014(1):75-80. 被引量:1
-
9王碧萍.论《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中的宿命观[J].北方文学(中),2012(3):142-142.
-
10梁文军.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存在主义理论研究[J].长江丛刊,2016,0(33):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