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3-82,共10页
Tibetan Studies
同被引文献72
-
1王尧.唐蕃会盟碑疏释[J].历史研究,1980(4):93-108. 被引量:24
-
2陈寅恪.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J].历史研究,1954(1):33-51. 被引量:38
-
3张云.唐蕃之间的书函往来、对话与沟通[J].中国藏学,2011(S1):12-23. 被引量:9
-
4何波.吐蕃子弟留学唐国子监述论[J].青海社会科学,1999(5):82-88. 被引量:4
-
5何周德,索郎旺堆.拉萨药王山摩崖造像浅说[J].西藏研究,1985(4):113-118. 被引量:1
-
6朱迪光.论“安史之乱”时期的唐蕃关系[J].青海社会科学,1992(3):78-82. 被引量:2
-
7顾吉辰.唐代入蕃使者李道宗事迹编年[J].西藏研究,1991(4):107-115. 被引量:4
-
8史苇湘.河西节度使覆灭的前夕——敦煌遗书伯2942号残卷的研究[J].敦煌研究,1983(0):119-130. 被引量:19
-
9谭立人,周原孙.唐蕃交聘表[J].中国藏学,1990(2):150-156. 被引量:45
-
10谭立人,周原孙.唐蕃交聘表(续)[J].中国藏学,1990(3):120-135.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6
-
1杨胜利.从吐蕃人在唐朝的活动看汉藏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37-44. 被引量:1
-
2胡成霞.从唐诗看唐朝赴蕃使臣[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3):134-136. 被引量:1
-
3和谈.略论耶律楚材父子的青藏诗[J].西藏研究,2013(6):95-99. 被引量:1
-
4胡晓兵.唐朝入蕃副使论略[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6):58-65. 被引量:1
-
5韩香.隋唐西使活动与西域经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24(4):32-41.
-
6吴炯炯.和蕃使崔汉衡考——以新出土《崔汉衡墓志》为中心[J].中国藏学,2018,0(2):113-12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9
-
1魏迎春,马振颖.窥斑见豹:出土碑志所见开元中期唐蕃之战的几处细节[J].藏学学刊,2022(1):18-43.
-
2胡晓兵.唐朝入蕃副使论略[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6):58-65. 被引量:1
-
3罗海燕,赵静.21世纪以来耶律楚材家族文学研究述评[J].社科纵横,2017,32(7):145-149.
-
4陈明迪,陆离.唐入蕃使者补遗四则——以出土墓志为中心[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6):34-42. 被引量:3
-
5黄子珍.唐蕃和亲、战争与会盟——以“唐代涉蕃诗”为中心[J].丝绸之路,2020(2):73-76.
-
6胡可先.《唐李幼卿墓志》及其相关问题谫论[J].文学遗产,2023(1):46-55.
-
7马振颖,郑炳林,王文婷.敦煌写本《大蕃敕尚书令尚起律心儿圣光寺功德颂》相关问题研究[J].敦煌学辑刊,2024(1):39-50.
-
8史正玉.中晚唐霍水流域的佛寺营建与水利资源控制[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4(1):60-71.
-
9南杰·隆英强,刘文萱.中华法制文明演进中不可忽视的少数民族成文法资源——以藏文历史名著《贤者喜宴》记载的吐蕃王朝时期的法律为视野[J].克拉玛依学刊,2024,14(4):46-58.
-
1洪卫中.南北朝妙简外交使者简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23(4):51-56. 被引量:2
-
2李金明.郑和下西洋与中国东南亚的友好交往[J].南洋问题研究,2003(1):62-69.
-
3大孟.八十一岁开始的“长征”——记民间外交使者董维翰教授[J].当代矿工,1996,0(4):7-9.
-
4杨士宏.明代少数民族外交使者侯显及侯家寺[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62-65. 被引量:4
-
5谢方.虞显出使榜葛刺考——兼论费信、马欢抵榜葛刺的年代[J].郑和研究,2004(1):63-67. 被引量:1
-
6朱浒,李雯雯.论敦煌艺术中南朝因素的来源[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5(10):86-93. 被引量:1
-
7杜达山.美国平民 中国将军[J].世纪行,1994,0(3):32-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