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对法本质的再认识
被引量:
3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堪称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革命”。与此相应,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学也日益冲破模式化、教条化的理论禁锢,正在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和新观念。笔者认为,在这种新形势下,有必要从新的角度对法的本质问题作进一步的再认识。 一、经典作家是从市民社会理论出发
作者
马长山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民政厅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8,共8页
Chinese Journal of Law
关键词
市民社会理论
政治国家
普遍利益
特殊利益
统治阶级意志
法本质
国家制度
被统治阶级
立法权
公共利益
分类号
D903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8
引证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294
参考文献
1
1
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德意志意识形态[M]人民出版社,1961.
同被引文献
728
1
谢晖.
民间法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被引量:2
2
蔡宝刚.
试论知识经济对法权嬗变的影响[J]
.政治与法律,2001(5):3-7.
被引量:2
3
Е.П.托尔卡诺夫斯基,刘伸.
俄罗斯中产阶层的形成[J]
.国外社会科学,2000(6):41-44.
被引量:7
4
李丽.
论社会中个人应有的法治精神[J]
.政治与法律,2000(6):9-11.
被引量:3
5
陈锐.
凯尔逊的“纯粹法”理论研究[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2,4(3):15-26.
被引量:3
6
孙国华,杨思斌.
马克思主义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原理必须坚持[J]
.党政干部学刊,2003(4):4-5.
被引量:3
7
杜宴林,张文显.
后现代方法与法学研究范式的转向[J]
.金陵法律评论,2001(1):81-90.
被引量:18
8
宾凯.
法律悖论及其生产性——从社会系统论的二阶观察理论出发[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1):65-73.
被引量:8
9
图依布纳,矫波.
现代法中的实质要素和反思要素[J]
.北大法律评论,1999(2):579-632.
被引量:63
10
郑戈.
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吗?——试论“法律科学”的属性及其研究方法[J]
.北大法律评论,1998(1):1-30.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
36
1
李琦.
职权:宪法学与法理学考察[J]
.中外法学,1999,11(3):30-38.
被引量:8
2
马长山.
法治进程中公民意识的功能及其实现[J]
.社会科学研究,1999(3):37-43.
被引量:34
3
马长山.
弘扬民主契约法律精神[J]
.求是学刊,1998,25(2):58-62.
被引量:6
4
陈伯礼,张少瑜.
法理学研究述评[J]
.法学研究,1996,18(1):3-9.
5
孙国华,吴予.
1995年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1996(1):2-8.
6
罗猛.
中国法治之路的现实选择[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7-19.
被引量:1
7
程宗璋.
法治、依法治理与正义法精神[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1):58-64.
8
王晓春.
市民社会理论法治观的解说效力与局限——兼评《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5):113-117.
被引量:2
9
丁以升.
法的阶级性的理论危机[J]
.法学,2005(2):19-28.
被引量:9
10
张 超.
政务公开的理论依据[J]
.当代法学,2002,16(4):33-3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94
1
刘辉,陈相谭.
安全、女性权利与法律:网络舆情中的公众话语——以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为例[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3(8):73-86.
被引量:3
2
王栋.
礼义新阐:法治中国的本土资源[J]
.思想与文化,2019(1):355-371.
3
杨帆.
司法裁判说理援引法律学说的功能主义反思[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1(2):72-92.
被引量:28
4
黄彦萌.
社会功能分化背景下科学系统的自我治理与人权保护[J]
.人权研究(辑刊),2023(1):359-374.
5
桑田.
理论史视野中的系统论法学[J]
.人大法律评论,2019(2):209-235.
被引量:5
6
郭栋.
法律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问题与出路[J]
.人大法律评论,2019(1):303-328.
被引量:8
7
马剑银.
社会理论法学:机缘、进路与关键议题[J]
.人大法律评论,2019(1):3-18.
被引量:3
8
谢尚果,张献波.
平陆运河立法保护的起因、困境与进路——基于对平陆运河的田野调查[J]
.广西民族研究,2024(3):9-17.
9
侯明明.
当代中国司法回应社会的模式研究——基于类型化的分析与反思[J]
.民间法,2021(1):50-63.
10
罗有成.
新中国法律作用研究:变化与成长[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4):8-15.
1
张敏.
试论德沃金的“反对政府的权利”理论[J]
.政法论丛,2003(4):21-22.
2
罗智敏.
意大利对普遍利益的司法保护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以原告资格为中心[J]
.比较法研究,2006,20(1):90-96.
被引量:16
3
王占阳.
公务员热是一种体制性现象[J]
.人民论坛,2011(21):24-25.
4
信仰马克思主文是一个科学命题[J]
.党课,2015,0(7):32-33.
5
张文显.
关于权利和义务的思考[J]
.当代法学,1988,2(3):14-18.
被引量:19
6
刘华安.
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J]
.桂海论丛,2003,19(3):17-19.
被引量:6
7
陈伯礼.
审慎而机动的立法:法治社会的基础要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6,14(4):25-29.
8
纪程.
论当代中国“有限政府”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4(4):59-62.
被引量:6
9
魏春田,白勇健.
科学与技术进步的保障——兼评“科技法学导论”[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1,13(5):34-36.
10
陈创生.
有弹性少冲撞[J]
.当代工人,2008,0(19):10-11.
法学研究
199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