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最优积累率数学模型初探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积累率与经济增长速度的数学模型积累率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那么,积累率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在数量上是怎样的关系呢?从理论上分析可以证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我们先从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中的哈罗德——杜马经济增长模型进行论述。即:
作者
喻雷
出处
《经济问题探索》
1982年第5期20-26,共7页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关键词
最优积累率
密切关系
数学模型
投资效果
人均消费
人民生活水平
经济增长速度
国民收入
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
经济发展速度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65
1
荣宏庆.
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理论观点综述[J]
.党政干部学刊,2002(2):34-35.
被引量:26
2
赵树明,许立.
以主导产业认识西藏旅游产业的若干思考[J]
.西藏发展论坛,2010(2):36-41.
被引量:3
3
周思毅.
关于最优积累率问题——讨论述评[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85(6):9-14.
被引量:1
4
严正.
对扩大再生产积累问题的初步探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17-21.
被引量:1
5
黄达.
积累增长速度和物价水平[J]
.财贸经济,1980,1(4):68-80.
被引量:1
6
李柱锡.
论最优积累率[J]
.财经研究,1980,6(2):90-101.
被引量:1
7
董辅礽.
确定积累和消费比例的若干方法论问题的探讨[J]
.经济研究,1959,5(11):38-46.
被引量:8
8
李武.
关于最佳积累率的探索[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57-59.
被引量:5
9
史政.
从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看翻两番所要求的积累率[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5(3):10-13.
被引量:2
10
杨亚琴.
马克思两部类增长模型中的积累运动规律[J]
.上海经济研究,1991,3(6):59-6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乔为国,潘必胜.
我国经济增长中合理投资率的确定[J]
.中国软科学,2005(7):76-82.
被引量:29
2
李京颐.
基于结构约束的旅游业增长研究[J]
.旅游学刊,2014,29(5):40-5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杨朝英.
福建省投资率变动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科技和产业,2007,7(8):74-78.
2
彭志远.
我国合理宏观储蓄率的测算[J]
.经济经纬,2007,24(5):22-25.
被引量:6
3
姜学勤.
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合理投资规模[J]
.技术经济,2008,27(11):88-92.
4
吴文恒,牛叔文.
人口数量与消费水平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09(2):66-73.
被引量:24
5
龚志民,赵昆.
消费与投资比例形成机制的ACE仿真研究[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3):54-59.
6
周泳宏,唐志军.
投资率门限特征、消费促进与经济增长:1995-2007[J]
.统计研究,2009,26(12):48-55.
被引量:9
7
吴文恒,牛叔文,陈辉.
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J]
.资源科学,2010,32(5):917-923.
被引量:3
8
沈利生.
从投资比重上升看经济增长质量[J]
.宏观经济研究,2011(1):25-29.
被引量:8
9
方红生,楼琳琳,郭林.
中国投资率波动的度量与变化的分解(1993~2008年)[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28(4):64-81.
被引量:4
10
刘伟,陈静.
金融深化、财政支出与经常项目顺差[J]
.国际经贸探索,2011,27(7):55-61.
被引量:6
1
李柱锡.
论最优积累率[J]
.财经研究,1980,6(2):90-101.
被引量:1
2
李柱锡.
论最优积累率[J]
.财经研究,1980,6(S1):1-12.
3
彭涌泉.
国民经济最优积累率问题[J]
.经济师,2004(2):36-37.
被引量:2
4
王东京.
产业结构宏观控制比例论[J]
.改革与战略,1987,3(1):36-46.
5
杨春学,朱立.
关于积累与消费比例问题的主要理论框架[J]
.经济学动态,2004(8):25-29.
被引量:11
6
陈丽能,谢永良,郑劲峰.
部门经济发展的最优积累率的理论研究[J]
.浙江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2):28-31.
7
朱殊洋.
两大部类最优积累率的确定[J]
.岭南学刊,2007(4):75-78.
被引量:2
8
钱世明,童源轼.
关于奖金宏观控制的几个问题[J]
.财经研究,1982,8(1):23-28.
9
艾屹,马晋民.
初论国民经济宏观调节中的最优积累率问题——模型的建立和政策仿真方法[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986(6):80-84.
10
任若恩.
“关于最优积累率数学模型初探”质疑[J]
.经济问题探索,1983(11):67-67.
经济问题探索
1982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