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语境和对外汉语教学
被引量:
2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交际工具。社会上共同关心的问题,时代脉搏的跳动,政治气氛和文化习俗,以及人们对自然景物的观感等等,无不在影响着语言的交际,并且渗透在话语的语义之中。因此,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
作者
常敬宇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关键词
特定语境
心理语言学
交际活动
文化环境
文化习俗
文化背景
词语
语义学
对外汉语教学
语用学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0
引证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117
同被引文献
170
1
李如龙,杨吉春.
对外汉语教学应以词汇教学为中心[J]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4):21-29.
被引量:67
2
李立新.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语境理论的应用[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S2):286-288.
被引量:21
3
崔永华.
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1):4-9.
被引量:88
4
张崇富.
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3):84-90.
被引量:49
5
刘颂浩.
阅读课上的词汇训练[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4):12-23.
被引量:51
6
贾放.
利用社会环境进行口语教学的几点设想及实践[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84-86.
被引量:22
7
钱冠连.
哲学轨道上的语言研究[J]
.外国语,1999,22(6):9-16.
被引量:34
8
俞东明.
语用学的哲学基础说略[J]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8(2):102-105.
被引量:17
9
戴曼纯.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理论建设问题[J]
.当代语言学,1997(4):23-28.
被引量:30
10
屈承熹.
语用学与汉语教学——句尾虚字“呢”跟“■”的研究[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8(3):28-37.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4
1
杨淑云.
论语用学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的运用[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9(S1):290-292.
被引量:1
2
张崇富.
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获得[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3):84-90.
被引量:49
3
汪振旺.
解读文本,以“境”取胜——联系语境解读《祝福》文本[J]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S1):184-185.
4
崔新丹.
语境与第二语言教学[J]
.语言与翻译,1999,0(4):54-55.
被引量:4
5
刘春霞.
语境与第二语言教学[J]
.和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4,24(3):109-111.
6
刘根辉.
从语用学发展历程看中国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方向[J]
.外语学刊,2005(1):18-23.
被引量:9
7
刘根辉,李德华.
中国语用学研究状况与发展方向[J]
.现代外语,2005,28(1):72-81.
被引量:22
8
李柏令.
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的语境习得研究刍议[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3):86-88.
被引量:2
9
杨淑云.
论语境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B06):198-199.
被引量:7
10
谢仙丹.
语境及其在对外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2):121-12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7
1
李佳.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用教学模式下口语课问题的相关研究[J]
.作家天地,2021(9):55-56.
2
张梦珂.
国际中文词汇教学中语素教学法的运用探究[J]
.汉字文化,2022(2):89-91.
被引量:1
3
姜有顺.
汉语二语者对请求言语的形式调整及影响因素研究[J]
.汉语学习,2021(1):85-95.
被引量:2
4
张夏媛.
语用学与我国外语课堂教学问题[J]
.东西南北,2020,0(2):240-240.
5
马宇.
强化意识、多法活用——交换生语言环境优化研究[J]
.时代文学,2009(11):161-162.
6
李雯婧.
预设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3):264-265.
被引量:4
7
刘根辉,金鐘讚.
形式语用学研究综论——兼论汉语形式语用学研究的发展思路[J]
.语言研究,2005,25(1):12-18.
被引量:2
8
辛斌,马涛.
语用·认知·对比·创新——第七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论文综述[J]
.外语研究,2002,19(2):33-36.
被引量:6
9
丁玉华.
语言环境与影视技术的运用——对外汉语教学中影视技术的运用[J]
.海外华文教育,2002(1):59-63.
被引量:2
10
付继伟.
直接法与高级汉语教学的模式[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5,3(2):1-5.
被引量:5
1
王德春.
《新词 新语 新义》简评[J]
.辞书研究,1988(6):110-113.
被引量:1
2
钱洁雯.
把握英语课堂教学的时代脉搏——左焕琪《英语课堂教学的新发展》介评[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5):160-161.
3
宋文平.
如何进行现代职高英语教学[J]
.科学咨询(下旬),2012(3):24-24.
4
李琦,牛秀丽(指导老师).
心情也有“颜色”[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07(04S):10-11.
5
丁世才,刘庆华.
比喻在不同文体中的作用[J]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2(05S):40-40.
6
肖学农,何智.
加大语言输入 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J]
.江西教育科研,2005(3):58-59.
被引量:3
7
邓孝成.
读写结合 借石攻玉——仿写教学浅谈[J]
.阅读与写作,1994,0(10):36-37.
8
王德春.
反映时代脉搏的词典——谈谈新词词典的编纂[J]
.辞书研究,1981(1):184-189.
被引量:4
9
艾尔萨.盖德.
My First Impression[J]
.Women of China,2001(8).
10
刘建龙.
浅析应用写作发展现状、趋势及现存问题[J]
.应用写作,2003(10):4-6.
被引量:1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