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巴蜀符号琐谈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关于巴蜀符号,学者多认为是象形文字,但也有认为是拼音文字的。其实,大凡文字,都经历了象形阶段,拼音文字也难例外。有了这一前提,巴蜀符号便与中国古文宇的正宗——甲骨文和金文有了可比性。循着这一线索,本文拟就三个典型符号发表些浅见。一、释“巴” (?),或作(?),在巴蜀符号中最常见。旧释“心”。
作者
张文
机构地区
西南师大历史系博物馆
出处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20,共4页
Sichuan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符号
甲骨文
巴蜀
拼音文字
说文
象形文字
铜器纹饰
象征
蚕桑
蚕茧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60
1
杨铭.
巴人源出东夷考[J]
.历史研究,1999(6):36-50.
被引量:14
2
林向.
蜀与夏──从考古新发现看蜀与夏的关系[J]
.中华文化论坛,1998(4):63-72.
被引量:21
3
陈德安.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与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1998(2):57-63.
被引量:32
4
赵殿增.
三星堆文明原始宗教的构架特征[J]
.中华文化论坛,1998(1):86-91.
被引量:10
5
王宇信,张永山,杨升南.
试论殷墟五号墓的“妇好”[J]
.考古学报,1977(2):1-22.
被引量:23
6
李复华.
四川郫县红光公社出土战国铜器[J]
.文物,1976(10):90-93.
被引量:25
7
赵殿增.
从“眼睛”崇拜谈“蜀”字的本义与起源──三星堆文明精神世界探索之一[J]
.四川文物,1997(3):3-8.
被引量:23
8
杨华.
巴族崇“虎”考[J]
.华夏考古,1997(4):71-79.
被引量:14
9
王家德.
三峡地区古代渔猎综论[J]
.四川文物,1995(2):8-11.
被引量:7
10
谭洛非,段渝.
再论黄帝与巴蜀[J]
.中华文化论坛,1994(1):33-37.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9
1
杨铭.
巴人源出东夷考[J]
.历史研究,1999(6):36-50.
被引量:14
2
刘蕻.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读《诗经·商颂》[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88-94.
被引量:3
3
罗姝芳.
汉字“巴”与土家族称谓考[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1):133-136.
4
刘道军.
巴蜀文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6):73-79.
5
李社教.
祖先崇拜与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的张扬之美[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1):107-111.
被引量:8
6
程地宇.
魂归太阳:神树、离鸟、灵舟——“巴蜀图语”船形符号试析[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994,12(4):15-22.
被引量:3
7
李军.
巴蜀青铜器虎纹饰的文化功能论析[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95-98.
8
程地宇.
鱼的主题二重奏生命的礼赞与祖灵的复活——释“巴蜀图语”符号“■”[J]
.三峡学刊,1996,12(4):4-12.
被引量:2
9
艾露露.
巴文化基本问题述略[J]
.长江文明,2010(2):77-9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4
1
任欣,练春海.
古蜀地区出土的持物人像研究[J]
.形象史学,2023(2):144-172.
2
王贞,雷茜,高艳梅.
三星堆青铜器纹样的“异化性”特征在现代香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创意设计源,2022(3):53-57.
被引量:1
3
毛曦.
巴国城市发展及其特点初论[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3):105-110.
被引量:5
4
杨铭.
巫山得名、诸多地望及其历史内涵考[J]
.中华文化论坛,2007(1):15-20.
被引量:4
5
李萍萍.
《太平广记》里的舟船意象[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5(5):96-98.
被引量:1
6
刘长东.
论土家族女始祖神话在族群演进中之作用[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81-92.
被引量:2
7
常丽霞,高卫东.
传统服饰中“鱼”纹样的吉祥内涵(英文)[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09,23(2):479-484.
被引量:1
8
朱圣钟.
“巴人源于古羌人”说质疑——兼与彭官章先生等人商榷[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5):54-58.
被引量:1
9
练春海.
汉代艺术与信仰中的天梯[J]
.民族艺术,2009(4):43-54.
被引量:8
10
尹金凤.
偶像崇拜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生活[J]
.伦理学研究,2010(2):115-120.
被引量:3
1
刘德兴,薛香琴.
唐县文物保管所藏元代铜方印[J]
.文物春秋,1996(1):84-84.
2
朱洪.
晚年的陈独秀与胡适[J]
.领导文萃,1997,0(8):26-29.
3
齐冲天.
关于汉字[J]
.文史知识,2015(9):105-108.
4
岱峻.
半个蚕茧包含的历史风云[J]
.粤海风,2006(3):35-42.
被引量:2
5
顾铁符,王人聪.
龟鱼蟠螭纹方盘与螭梁盉[J]
.文物,1972(11):60-63.
被引量:3
6
李学勤.
试说殷墟新出土的铜玺[J]
.中国书画,2004,0(2):69-69.
被引量:9
7
王光永.
陕西省岐山县发现商代铜器[J]
.文物,1977(12):86-87.
被引量:19
8
郭光.
皖南商周铜器纹饰文化因素简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2):199-199.
9
乌兰托娅,孔群.
匈奴民族的金银器[J]
.内蒙古画报(蒙汉文版),2007,0(3):36-39.
10
贾金海,陈乃雄,乔晓金,卫月望.
关于“面拉丁文背中文纪值钱”的讨论[J]
.内蒙古金融研究,2002,0(S1):209-210.
四川文物
199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