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中国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的起源问题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铜胎掐丝珐琅(景泰蓝)造型典雅,色彩艳丽,在世界工艺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至于起源问题,则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看法: 1.唐代起源说;
作者
祝重寿
出处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2-35,共4页
Palace Museum Journal
关键词
珐琅
掐丝
景泰蓝
大食
明中期
起源说
日本学者
黄金
郑和下西洋
中国美术
分类号
G269.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928.7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51
1
马文宽.
中国青花瓷与伊斯兰青花陶[J]
.中国历史文物,2003(1):62-71.
被引量:17
2
葛壮.
明代社会中的伊斯兰教和穆斯林[J]
.世界宗教研究,2002(1):113-122.
被引量:5
3
马文宽.
明代瓷器中伊斯兰因素的考察[J]
.考古学报,1999(4):437-458.
被引量:28
4
马文宽.
唐青花瓷研究——兼谈我国青花瓷所用钴料的某些问题[J]
.考古,1997(1):73-84.
被引量:26
5
胡云生.
论明代回回的朝贡贸易[J]
.回族研究,1997(2):37-55.
被引量:5
6
李久芳.
中国金属胎起线珐琅及其起源[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4):12-27.
被引量:16
7
马文宽.
长沙窑瓷装饰艺术中的某些伊斯兰风格[J]
.文物,1993(5):87-94.
被引量:29
8
汪庆正.
青花料考[J]
.文物,1982(8):59-64.
被引量:24
9
杨伯达.
景泰蓝[J]
.文物,1981(1):84-87.
被引量:4
10
秦大树,马忠理.
论红绿彩瓷器[J]
.文物,1997(10):48-63.
被引量:44
引证文献
10
1
董波.
简论中国景泰蓝工艺传统[J]
.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9,29(5):5-7.
被引量:10
2
刘哲军,方少卿.
简述“铜胎掐丝珐琅”青铜工艺[J]
.设计,2012,25(10):20-21.
被引量:4
3
董波.
本土化的伊斯兰风尚(下)——伊斯兰文化对明中期釉彩技艺的影响[J]
.中国陶瓷,2013,49(1):80-84.
4
黄文捷,傅蓉蓉.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当代设计探索——以景泰蓝制作技艺为例[J]
.设计,2015,28(5):88-90.
被引量:9
5
张福文.
中国传统景泰蓝与日本七宝烧工艺比较概论[J]
.艺术教育,2017(7):146-147.
被引量:5
6
陈红花,陈劲.
兼容性创新:浓缩中国智慧的创新范式——以中国景泰蓝制作技术的发展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40(4):3-15.
被引量:8
7
高飞,张雪雁.
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掐丝珐琅朝冠耳三足炉的修复保护研究[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20(2):82-87.
8
胡文娟,黎孟莉,廖琼.
中国掐丝珐琅传统工艺的起源和演变[J]
.美术教育研究,2023(4):52-54.
被引量:5
9
朱杰.
探析青花瓷艺术发色鉴别——以苏麻离青为例[J]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4,58(8):82-83.
10
张雪雁,段佩权,刘瀚文,高寒,张荣,王翯,曲亮.
X射线技术在故宫博物院藏景泰款铜胎掐丝珐琅研究中的应用[J]
.核技术,2025,48(1):50-58.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陈向博,丁慧平.
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J]
.社会科学家,2022(7):89-99.
被引量:3
2
刘哲军,方少卿.
简述“铜胎掐丝珐琅”青铜工艺[J]
.设计,2012,25(10):20-21.
被引量:4
3
董波.
本土化的伊斯兰风尚(下)——伊斯兰文化对明中期釉彩技艺的影响[J]
.中国陶瓷,2013,49(1):80-84.
4
刘哲军.
铜陵青铜工艺品产业开发对策研究[J]
.太原大学学报,2014,15(1):21-24.
被引量:9
5
宋丹.
当“景泰蓝工艺”遇到数字化时代——景泰蓝工艺与设计的数字化实验教学[J]
.美术研究,2014(2):112-113.
被引量:2
6
刘哲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发展——以铜工艺品制作(传统失蜡法)专业为例[J]
.艺海,2015(9):82-84.
被引量:2
7
张小怡.
基于青铜文化的铜陵铜工艺旅游品再设计[J]
.池州学院学报,2016,30(1):121-123.
被引量:1
8
周作好,李帅.
非遗保护视角下钦州坭兴陶艺术的文化样态[J]
.设计,2017,30(11):82-83.
被引量:2
9
方健.
中国古代漆的功用与文化内涵[J]
.中国生漆,2017,36(3):14-21.
被引量:3
10
郑辉,齐玄.
透明珐琅釉釉彩补充研究[J]
.装饰,2018(7):128-129.
被引量:2
1
王冬.
明掐丝珐琅蕃莲纹长颈瓶赏鉴[J]
.艺术市场,2004,0(4):70-70.
2
张丽.
珐琅如意[J]
.紫禁城,2004,0(1):31-31.
3
泊乔.
教你一招[J]
.收藏界,2004(3):77-77.
4
罗伯健.
中华艺术瑰宝景泰蓝唐卡——石梦印象[J]
.东北之窗,2014,0(11):76-77.
5
北京建达国拍 春拍开槌在即[J]
.收藏界,2009(5):111-111.
6
夏更起.
清宫鼻烟壶概述之金属胎珐琅鼻烟壶[J]
.艺术市场,2004,0(5):69-70.
7
杨宇睿.
明代掐丝珐琅鉴定秘笈[J]
.中国收藏,2012(6):92-96.
8
杨伯达.
论景泰兰的起源——兼考“大食窑”与“拂郎嵌”[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4):16-24.
被引量:10
9
雅典天坛掐丝珐琅彩绘表获沈阳故宫馆藏[J]
.时尚时间,2009(9):28-28.
10
筚路蓝缕 焕发景泰蓝璀璨光华——工艺美术大师钱美华[J]
.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3(7):35-37.
故宫博物院院刊
199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