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翻译评论的评论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数量与质量 1988年长沙全国文学翻译研讨会指出:文学翻译评论现在是"软弱无力",评论的方式方法"相当原始",缺乏"科学的评论原则和方法","缺乏从翻译作品的整体和本质方面进行评论的良好风气"(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五年过去了,这种局面仅仅是有所好转,但并没有根本改变。
作者
杨晓荣
机构地区
上海海运学院
出处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9-23,共5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关键词
翻译评论
翻译批评
翻译理论
文学批评
语言分析
文学翻译
两个问题
方式方法
优秀译作
中国翻译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86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49
参考文献
6
1
田菱.
翻译学的辩证逻辑学派[J]
.外国语,1992,15(6):7-12.
被引量:11
2
刘炳善.
莎剧的两种中译本:从一出戏看全集[J]
.中国翻译,1992(4):40-45.
被引量:14
3
杨国斌.
《文心雕龙·神思》英译三种之比较[J]
.中国翻译,1991(4):43-48.
被引量:21
4
郭著章.
谈谈英汉名译比较课程[J]
.外国语,1991,14(2):64-67.
被引量:3
5
许渊冲.
《水上》两种译本比较[J]
.中国翻译,1990(4):56-59.
被引量:1
6
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1982.
共引文献
55
1
王小红.
文化差异与词语翻译[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2):22-24.
被引量:2
2
杨钦.
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朱生豪的戏剧翻译风格及其成因[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2):162-163.
被引量:1
3
郭建民,黄凌.
从跨文化角度看英语异形诗的汉译[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6(2):136-143.
被引量:3
4
蒋坚霞.
也谈杨德豫先生译诗——她走在美的光影里[J]
.外国语文,1994,19(4):64-69.
5
牛琪.
文化语境在翻译文本上的折射——以《莎士比亚全集》在我国的翻译为例[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1):22-23.
6
张光明.
论翻译思维构想[J]
.上海科技翻译,2001(4):1-6.
被引量:7
7
李伟民.
普及推广莎士比亚研究的基本建设——评《英汉双解莎士比亚大词典》[J]
.辞书研究,2004(6):87-93.
被引量:3
8
张志鸿.
论文学翻译的多元化倾向[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107-110.
9
屠国元,肖锦银.
西方现代翻译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
.中国翻译,2000(5):15-19.
被引量:22
10
胡云飞.
中国译学论说历史演进的方法论意义[J]
.温州大学学报,2005,18(5):71-76.
同被引文献
86
1
杨晓荣.
翻译标准的依据:条件[J]
.外国语,2001,24(4):70-76.
被引量:37
2
赵洪娟,孙志祥.
浅谈新时期加强翻译批评的重要性[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42-143.
被引量:1
3
汪榕培.
《牡丹亭》的英译及传播[J]
.外国语,1999,22(6):48-52.
被引量:48
4
郭建中.
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
.外国语,1998,21(2):13-20.
被引量:937
5
蒋骁华.
近十年来西方翻译理论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30(2):31-36.
被引量:48
6
许渊冲.
翻译与评论[J]
.外国语,1985,8(6):13-20.
被引量:9
7
王恩冕.
论我国的翻译批评——回顾与展望[J]
.中国翻译,1999(4):8-11.
被引量:29
8
孙致礼.
谈新时期的翻译批评[J]
.中国翻译,1999(3):3-7.
被引量:31
9
张培基.
略论《红楼梦》新英译的习语处理[J]
.外国语,1980,3(1):3-9.
被引量:40
10
姜其煌.
《红楼梦》西文译本序跋谈[J]
.文艺研究,1979(2):126-12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2
1
赵洪娟,孙志祥.
浅谈新时期加强翻译批评的重要性[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42-143.
被引量:1
2
文军,王瀚.
翻译批评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体系的创立——中国近30年翻译批评理论研究概论[J]
.民族翻译,2008(2):3-9.
被引量:2
3
毛澄怡.
翻译批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1):77-79.
被引量:2
4
吕亮球,宁圃玉.
刍论翻译批评[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2(3):55-56.
被引量:1
5
赵传银.
呼唤翻译批评[J]
.文教资料,2009(6):68-69.
6
李业霞.
翻译批评的多维性[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8):82-83.
7
李业霞.
也谈翻译批评[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9):98-99.
8
谭业升.
基于认知文体分析框架的翻译批评——以《红楼梦》两个经典译本的批评分析为例[J]
.外语研究,2013,30(2):72-77.
被引量:13
9
陈东成.
大易视角下的“中和”翻译批评标准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5):148-154.
被引量:3
10
黄晓鹏.
中国传统典籍翻译批评的框架建构[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2):92-97.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丁紫璇.
大易翻译学视角下《托媒》乡土语言的英译[J]
.现代英语,2020(20):64-66.
2
张立柱,谭业升.
金凯筠翻译中的交互视角化——基于语料库的译者认知风格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23(6):125-133.
被引量:1
3
赵洪娟,孙志祥.
浅谈新时期加强翻译批评的重要性[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142-143.
被引量:1
4
王洁.
试论翻译批评理论中的标准问题[J]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7(1):37-40.
5
文军,王瀚.
翻译批评理论的形成、发展与体系的创立——中国近30年翻译批评理论研究概论[J]
.民族翻译,2008(2):3-9.
被引量:2
6
赵冬梅.
“五四”时期的翻译批评主体研究——兼论文化翻译批评[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3(2):375-385.
被引量:2
7
胡德香.
文化语境下的翻译批评:现状与反思[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6):59-63.
被引量:12
8
毛澄怡.
翻译批评标准应该多样化、多视角、多层次[J]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005,18(1):77-79.
被引量:2
9
刘雪芹.
翻译批评要有多维意识[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4):130-133.
被引量:3
10
宋志明.
WPS试卷制作三技巧[J]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2006(1):42-43.
1
张经浩.
与奈达的一次翻译笔谈[J]
.中国翻译,2000(5):28-33.
被引量:78
2
吴慧.
“萌”生新义为哪般?[J]
.语文建设,2012(10):43-44.
被引量:1
3
唐超群.
义项·义位·概念[J]
.辞书研究,1985(6):55-60.
被引量:2
4
侯敏.
异体词的规范问题[J]
.语文建设,1992(3):19-22.
被引量:11
5
张志强.
多义词、文学翻译与翻译批评[J]
.中国翻译,2003,24(3):57-61.
被引量:8
6
周元琳.
汉语“狗”族语汇的贬义及其语用失误举例[J]
.修辞学习,2006(3):59-62.
被引量:2
7
周彦希,刘祥清.
《尤利西斯》萧、文合译本散论[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2):74-76.
8
赵琼.
浅析网络资源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J]
.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0(9):141-142.
被引量:1
9
周玉琨.
谈汉语外来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3):47-50.
被引量:7
10
刘英凯.
关于“音美”理论的再商榷[J]
.现代外语,1989,12(2):36-41.
被引量:21
中国翻译
199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