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先秦玉器文化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略论先秦玉器文化何平立如果说中华民族是龙的民族,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那么中国亦可称是玉的国度。古往今来,中国人无不以玉为贵,以玉为美,爱之、赞之、佩之、戴之,并认为玉能祛病避邪、延年益寿。《礼记·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下去身,君子...
作者
何平立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43-49,共7页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玉礼器
玉器
用玉制度
《周礼
人格化
《说文》
佩玉
商周时代
等级名份
《山海经》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6
1
杨虎,刘国祥.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
.考古,1997(1):1-26.
被引量:147
2
郑绍宗.
汉代玉匣葬服的使用及其演变[J]
.河北学刊,1985,5(6):67-71.
被引量:15
3
龚维英.
周武王惨虐纣尸因由初探[J]
.人文杂志,1985(4):73-76.
被引量:2
4
林兰英.
试析周代的葬玉对汉代玉衣的影响[J]
.东南文化,1998(2):126-130.
被引量:7
5
卢兆荫.
试论两汉的玉衣[J]
.考古,1981(1):51-58.
被引量:42
6
史为.
关于“金缕玉衣”的资料简介[J]
.考古,1972(2):48-50.
被引量:18
7
孙德海.
河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J]
.考古,1962(12):613-634.
被引量:61
8
卜庆华.
纣王自经说质疑[J]
.天府新论,1987(3):65-66.
被引量:1
9
卢兆荫.
再论两汉的玉衣[J]
.文物,1989(10):60-67.
被引量:31
10
阎孝慈.
玉衣和玉面饰——徐州近年来考古的重要发现[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19(2):59-6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沈薇.
《周礼》所见玉礼器资料的研究价值[J]
.兰台世界,2016,0(5):145-147.
2
滕友之.
也探《史记》纣王“自焚说”——兼论司马迁对史料的取舍与改造[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7(6):73-8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郝建平.
2019年司马迁研究综述[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0,35(7):26-35.
被引量:1
1
Crystal,苏富比.
谦谦君子,如翡如翠[J]
.沪港经济,2015,0(1):110-117.
2
温润中国玉[J]
.Women of China,2013(7):76-77.
3
李娜.
中国玉文化的探索[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12):48-48.
4
赵畅.
玉偏一隅雄天下[J]
.海燕,2008,0(2):39-41.
5
朱少建.
扇子古今谈[J]
.百科知识,1996,0(7):42-43.
6
胡晓薇.
维以天命 玉为祥瑞[J]
.丝绸之路,2010(1):65-65.
7
李季.
中国古文明起源漫谈系列之六 文明的曙光(下篇)[J]
.百科知识,1999,0(10):59-60.
8
邹启华.
中国传统佩玉结绳样式流变考[J]
.芒种,2015(3):187-188.
9
周蒙,冯宇.
《诗经》玉文化内涵的观照[J]
.中国韵文学刊,1997,11(1):12-20.
被引量:2
10
余婷.
从丧葬仪式中看中国人的“死亡观”[J]
.小品文选刊(下),2015,0(9):185-185.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