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析矫正人格理论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试析矫正人格理论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夏宗素,翟中东对矫正行为客体的回答与解释,是矫正概念和思想提出后随之而来的,矫正理论中的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要建立完整的、有信眼力的矫正理论必须对此作出回答。因此,围绕矫正行为客体历来有很多主张。比较重要的观点有:(...
作者
夏宗素
翟中东
机构地区
中央司法警官教育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06-109,共4页
Modern Law Science
关键词
人身危险性
人格调查
人格理论
人格责任论
个体意识
犯罪思想
反社会意识
矫正罪犯
正行为
犯罪人格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4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8
同被引文献
54
1
陈兴良.
“无行为则无犯罪”——为一条刑法格言辩护[J]
.中外法学,1999,11(5):47-55.
被引量:59
2
肖中华.
论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6,18(5):41-46.
被引量:18
3
赵凤祥,李会斌.
短刑犯释放后重新犯罪原因及对策[J]
.当代法学,1988,2(4):57-59.
被引量:5
4
吴振兴.
继续犯研究[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2(1):16-19.
被引量:2
5
杨兴培.
论一罪的法律基础和事实基础[J]
.法学,2003(1):44-52.
被引量:14
6
张文.
刑事法人格化 21世纪的抉择[J]
.中外法学,2004,16(5):621-629.
被引量:12
7
傅强,朱旎.
社区矫正的程序保障制度比较研究[J]
.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19(4):69-72.
被引量:6
8
庄劲.
想象的数罪还是实质的数罪——论想象竞合犯应当数罪并罚[J]
.现代法学,2006,28(2):107-115.
被引量:34
9
陈和华.
论我国社区矫正的组织制度[J]
.法学论坛,2006,21(4):94-99.
被引量:27
10
周娅.
关于短期自由刑服刑罪犯的调查报告[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6):83-87.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8
1
王修珏.
论我国社区矫正体系的合理化运行[J]
.榆林学院学报,2011,21(3):45-49.
被引量:2
2
徐暾,陈建国.
运用人格理论分类矫正男性短刑犯的调查报告[J]
.犯罪研究,2016(2):66-73.
3
陈伟,熊波.
罪数形态中行为定量分析的理论重构——兼对“行为”立法模态化用语之辩正[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7,19(2):54-66.
被引量:10
4
陈伟,熊波.
人格出罪的理论澄清与限缩化适用[J]
.长白学刊,2018(2):83-91.
被引量:2
5
周小玉.
刑事法人格化[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18):16-17.
6
刘用军.
行刑的目的与功能新论[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22,20(3):12-15.
被引量:1
7
翟中东.
一种整体、动态的犯罪人观:人格犯罪人论[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4(4):3-7.
被引量:2
8
郑杰,张沪生.
保安处分与中国保安性措施改造[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3(2):44-4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季晨佳.
农用地犯罪的规制困境与出路——以罪数论为视角[J]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21,30(3):83-91.
被引量:1
2
张文.
“非犯罪人化”刑事政策初探[J]
.法学杂志,2007,28(4):2-5.
被引量:13
3
周建军.
保安处分制度理论研究六十年[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21(4):41-48.
被引量:5
4
胡利敏.
以人格犯罪人观考察进城务工犯罪人之特殊预防[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6):64-65.
5
徐慧敏.
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思考[J]
.青年与社会,2013(10):88-89.
6
陈伟,熊波.
贪贿类犯罪追赃“继续性”之反思与前瞻[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7,29(4):64-72.
7
陈伟,熊波.
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的刑事归责理论之匡正[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39(11):122-127.
被引量:12
8
陈伟,熊波.
“收受型”贿赂犯罪双向对称性刑事政策之构建[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1):116-124.
9
陈伟,熊波.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行为类型”的教义分析——以“泛云端化”的信息现象为研究视角[J]
.宁夏社会科学,2018(2):62-68.
被引量:8
10
陈伟,熊波.
网络谣言型涉众事件:传播机理、罪罚及调整[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9(4):145-151.
被引量:16
1
陆鸣苏.
司法研究:试论没收财产刑[J]
.江海学刊,1986(6):76-79.
2
邓君韬.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论纲[J]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8(4):89-95.
被引量:22
3
马洪波.
让社工为未成年被告人做人格调查[J]
.中国社会工作,2009(3):40-41.
4
邓君韬,张照涓.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之思考[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3):76-84.
5
邓晓芒.
中西法制思想比较[J]
.学术月刊,2000,32(9):11-15.
被引量:5
6
陆玉林.
青年的个体意识和社会责任[J]
.中国青年研究,2003(9):20-20.
7
齐道一.
组工干部要常用“三种镜”[J]
.党员生活(湖北),2012(12):51-51.
8
刘齐家.
论公仆的个体意识[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9(2):54-55.
9
刘立霞.
取保候审中的人格调查刍议[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3(5):70-77.
被引量:1
10
张秀玉.
廉政建设与国家公务员制度[J]
.理论学习与研究,1998(2):48-49.
现代法学
199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