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机制问题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志愿者行动”的社会机制问题方奕1995年9月,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共青团中央宣传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等单位.共同在北京、广东、福建、黑龙江、四川、江苏、浙江、湖北等八个省市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问卷调查。作为这次调查活动...
作者
方奕
机构地区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运史所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8-39,共2页
China Youth Study
关键词
志愿者行动
社会机制
志愿行动
志愿人员
组织目标
志愿行为
志愿服务活动
中国青少年
联合国
服务内容
分类号
D432.64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55
1
李兴华.
心理契约管理:高校辅导员激励的有效方式[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1):48-48.
被引量:6
2
李波,俞仙妙.
对高校青年志愿者组织管理方法的思考[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5(1):54-56.
被引量:20
3
江泽全.
英国志愿服务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18(3):22-24.
被引量:39
4
李汉林,李路路.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9(4):46-65.
被引量:181
5
苗大培,魏来,林洁,高元义.
构建我国体育志愿者组织的理论探讨[J]
.体育科学,2004,24(9):4-7.
被引量:33
6
穆青.
如何理解志愿服务与志愿精神[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4(3):9-12.
被引量:62
7
俞可平.
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
.中国社会科学,2006(1):109-122.
被引量:753
8
陈佳.
关于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发展现状的思考[J]
.理论界,2006(2):105-106.
被引量:18
9
沈伊默,袁登华.
心理契约破坏研究现状与展望[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6):912-917.
被引量:36
10
高鉴国.
社区公共服务的性质与供给——兼以JN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为例[J]
.东南学术,2006(6):41-50.
被引量:27
引证文献
9
1
颜德如,张树吉.
组织化过程中政策工具与组织协作的协同关系分析——基于1989-2019年城市社区服务的政策文本研究[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1):83-97.
被引量:5
2
孟宪琛,邹洪昀,郑慧钦.
关于中国青年志愿者的研究[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9(9):107-108.
3
胡雅娟.
我国志愿服务研究现状综述[J]
.科学之友(中),2011(2):142-143.
被引量:7
4
刘艳红,白海霞.
基于心理契约的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J]
.统计与管理,2013(1):13-14.
被引量:6
5
温祝英.
广州亚运会高校体育志愿者活动存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
.韶关学院学报,2013,34(4):65-69.
被引量:2
6
陶康乐,沈洁,李玉芳.
后世博时代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长效管理机制研究[J]
.才智,2011,0(17):355-355.
被引量:1
7
马国华.
从心理契约角度探讨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J]
.才智,2011,0(18):304-305.
被引量:1
8
吕腾.
浅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对策[J]
.西部皮革,2016,38(20):215-215.
9
孟祥禹.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青年文学家,2012(4X):242-242.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蒙菊花,欧阳常青.
深化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探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8):27-28.
被引量:2
2
蒙菊花,欧阳常青.
深化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对策[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1(11):27-28.
被引量:1
3
冯维.
建立高职院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探析——以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6):26-27.
4
刘茜.
大学生志愿者流失问题研究[J]
.现代交际,2013(8):243-243.
被引量:2
5
曹福勇,黄文洁.
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研究述评[J]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23(3):25-29.
被引量:4
6
王松涛.
论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平台机制——以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为例[J]
.中国青年研究,2014(2):50-54.
被引量:6
7
顾亚梅.
基于街校共建平台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实效性研究[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0(12):9-12.
被引量:1
8
刘梦文.
广东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4):198-199.
被引量:1
9
朱永武.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心理契约违背修复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28(14):1-3.
被引量:1
10
谢新丽,吕群超.
多元需求背景下节事活动志愿者激励措施创新研究——以第四届宁德海峡两岸机电博览会为例[J]
.长春大学学报,2015,25(10):94-97.
1
泓清.
社会生活中的青年志愿行为[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9(3):37-41.
被引量:2
2
米粒.
小小志愿者在行动[J]
.少年时代(中高年级),2012(12):17-19.
3
高宏丽.
万众一心 共克时艰[J]
.中国税务,2008(6):6-8.
4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J]
.太原市人民政府公报,2006(13):1-6.
5
任慧颖,梁丽霞.
汶川地震对我国民间志愿行为的考量[J]
.网络财富,2008(10):232-233.
被引量:1
6
李良进.
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社会功能研究[J]
.青年探索,2002(6):31-33.
被引量:16
7
刘洪.
“民主特种部队”揭秘[J]
.党政论坛,2005(10):24-25.
8
汪意.
社会呼唤更多志愿者[J]
.防灾博览,2007(6):26-26.
9
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J]
.精神文明导刊,2006(11):1-1.
10
唐燕.
中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
.思想理论教育,2009(22):50-52.
被引量:3
中国青年研究
1996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