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个体全面发展的高度试解“重建个人所有制”之谜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个体全面发展的高度试解“重建个人所有制”之谜杨昌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①在其他论著中,马克思也多次重述类同的观点。马克...
作者
杨昌俊
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11-15,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关键词
“重建个人所有制”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
社会所有制
全面发展
生产资料
资本主义私有制
公有制
人与自然
人的独立性
分类号
F121.2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4
1
应克复.
理解“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方法论问题[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49(5):9-14.
被引量:4
2
张兴茂.
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理论思考[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5(2):7-11.
被引量:9
3
凌令时.对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提法的思考[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2).
4
张洪武.
谈马克思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思想[J]
.理论研究,1995(2):21-23.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张燕喜,彭绍宗.
经济学的“哥德巴赫猜想”——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研究观点综述[J]
.中国社会科学,1999(5):35-40.
被引量:23
2
曹小平.
农村股份合作制: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初步实践[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10-1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马国旺.
论公有制主体的发展特征[J]
.理论与现代化,2000(4):4-6.
2
何顺果.
小农制:一种普遍而长命的生产方式——兼论“生产方式≠社会形态”[J]
.世界历史,2000(6):2-10.
被引量:12
3
初玉岗.
马克思之迷与国有经济治理的缺陷[J]
.经济学家,2005(5):72-78.
被引量:2
4
裴晓军.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当代解读[J]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2):12-18.
被引量:1
5
王晓龙.
企业办公室工作要坚持“四不让”[J]
.办公室业务,2006(2):36-37.
被引量:5
6
李韦,张雯雯.
析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2):9-12.
被引量:2
7
胡吕银.
“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法学求解[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8,14(3):91-97.
被引量:3
8
于金富,安帅领.
“重建个人所有制”是共产主义社会所有制关系的本质特征——兼论公众股份制是我国现阶段“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形式[J]
.经济学动态,2010(4):50-55.
被引量:12
9
裴晓军,邸敏学.
重建个人所有制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以前苏联与前南斯拉夫为例[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3):125-131.
被引量:1
10
张华东.
马克思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当代意义[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2):203-208.
被引量:2
1
褚高峰.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0,6(2):20-21.
2
冯文光.
按劳分配与市场机制[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7(3):25-28.
3
刘旭友,郭蓓.
马克思分配理论研究述要[J]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4):77-79.
被引量:3
4
段家陵.
什么是马克思和列宁所说的“过渡时期”?[J]
.经济问题探索,1980(1):34-36.
5
胡玉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J]
.兵团工运,2004,0(4):15-15.
6
梁文森.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问题[J]
.经济学家,2009(3):102-104.
被引量:48
7
张五常.
中国发展之谜[J]
.商周刊,2003,0(42):73-73.
8
金家麟.
我国经济从1996年到1999年[J]
.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1):9-12.
9
何花.
再论马克思的分配理论及其现实意义——重读《哥达纲领批判》[J]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4):123-126.
被引量:1
10
王瑞荪,宋养琰,秦燕士.
谈谈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J]
.经济研究,1979,14(10):20-26.
被引量:1
广东社会科学
1997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