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72-75,共4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共引文献19
-
1房国坤,姚士谋,李昌峰,管驰明.上海市空间扩展与环境演化的若干问题[J].人文地理,2000,15(6):17-20. 被引量:11
-
2赵先超,郭任,孔祥斋.基于熵值法的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78-82. 被引量:5
-
3黄瑞芬,李宁,赵友亮.低碳经济与环境资源耦合关系的预测研究——以环渤海经济圈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2013,31(3):52-57. 被引量:1
-
4陈长虹,周正明,朱润非.上海城市机动车辆排气污染控制战略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6,15(9):4-6. 被引量:10
-
5刘栎灵.建设生态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J].江西能源,2006,22(4):88-90.
-
6吴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1):25-30. 被引量:385
-
7黄沈发,顾友直,陈长虹.黄浦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8,17(1):18-20. 被引量:13
-
8薛云建.绿色营销∶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流通经济,1998,12(1):28-32. 被引量:9
-
9邓义祥,田从华.我国的区域环境规划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1998,19(2):100-104.
-
10何澄,顾国维.上海实施绿色科技进程中的若干问题[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6(4):419-424.
同被引文献7
-
1郑杭生 李强 李路路.《社会指标理论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
2朱德明.环境保护纳入小康和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7,9(3):3-5. 被引量:1
-
3魏珠友.试论小康标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3):71-73. 被引量:6
-
4田佑中.恩格尔系数作为我国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几个问题[J].探索,2001(4):89-90. 被引量:10
-
5王军.什么是客户导向的统计——访天津财经学院统计系教授孙宪华[J].北京统计,2002(4):20-20. 被引量:2
-
6贺铿.全面小康什么样[J].改革与理论,2002(12):8-8. 被引量:1
-
7袁雯,Philip James,杨凯.社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以上海崇明为例[J].地理研究,2003,22(4):484-494. 被引量:20
-
1丛宁,陈奎章.1999年江苏省徐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污染情况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02,22(1):85-86. 被引量:1
-
2肖皖龙.大气质量指数的计算机处理[J].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院刊,1991(1):35-40.
-
3刘泉,李铁松,李成柱,轩福华,胥晓.南充市大气质量变化就研究对策[J].云南环境科学,2005,24(1):49-51. 被引量:1
-
4宋荷香.浅论环境监测与环境影响评价之间的关系[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30(4):68-68. 被引量:3
-
5张淑瑛,卢映东.齐齐哈尔市北市区大气污染状况及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1991,0(2):9-15.
-
6巴雅尔塔,高格,张之东,阿满.伊宁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分析与大气质量评价[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1):38-42. 被引量:2
-
7赵烨,刘芸,赵承易,李璐.北京城区油松灰分含量与大气质量指数相关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2):281-284. 被引量:2
-
8周长光.严抓重管安全生产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1(11):26-27.
-
9江西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万建强,李志萌.江西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研究[J].鄱阳湖学刊,2013(6):5-12. 被引量:3
-
10郝吉明,万本太,侯立安,王金南,蒋洪强,许嘉钰.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5,17(8):30-38. 被引量: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