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结构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曹新一、技术进步推动了新的主导产业的形成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影响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1)技术进步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产业分工,而...
作者
曹新
机构地区
中共中央党校研究所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室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6-50,共5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群
技术体系
生产要素配置
合理化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技术政策
关联性
分类号
F4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47
参考文献
1
1
李耀新,乌家培.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生产要素配置原理[J]
.经济学家,1994(5):61-74.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7
1
韦苏健.
西部城镇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构建[J]
.改革与战略,2006,22(2):31-33.
2
王宁.
香港经济转型中的人才战略研究[J]
.东南亚纵横,2009(7):89-93.
被引量:2
3
范水生,张依依,吴聘奇,王武林,杜勇,税伟.
粮仓模型在台湾水果业商业环境的评价与检验[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6,11(4):53-61.
被引量:1
4
梁凯鹏.
比较优势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J]
.东方企业文化,2015,0(12S):356-356.
5
张银银.
要素配置、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研究[J]
.丽水学院学报,2018,40(6):55-61.
6
谢康,易法敏,古飞婷.
大数据驱动的农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J]
.农业经济问题,2022,43(5):37-48.
被引量:87
7
王广平,石晟怡,李璠.
基于区域资源禀赋的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路径[J]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6(4):313-319.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信.
我国城镇职工失业的成因及相关对策[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1(4):37-40.
被引量:4
2
林毅夫,潘士远,刘明兴.
技术选择、制度与经济发展[J]
.经济学(季刊),2006,5(3):695-714.
被引量:71
3
李卫兵.
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制造业和采掘业数据的考察[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52-58.
被引量:7
4
刘伟,张辉.
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
.经济研究,2008,43(11):4-15.
被引量:765
5
黄茂兴,李军军.
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2009,44(7):143-151.
被引量:393
6
安德鲁.泰利科特,李磊,张旭.
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和技术发展[J]
.国外理论动态,2010(1):55-60.
被引量:4
7
张江雪.
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程度的测度[J]
.科研管理,2010,31(5):79-86.
被引量:25
8
马慧.
对经济增长中劳动就业问题的思考[J]
.财金贸易,1999(3):21-22.
被引量:3
9
冯烽,叶阿忠.
技术溢出视角下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回弹效应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
.财经研究,2012,38(9):123-133.
被引量:39
10
王小鲁.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J]
.经济研究,2000,35(7):3-15.
被引量:472
引证文献
5
1
王少国.
我国经济增长不能有效拉动城镇就业的原因分析[J]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5,19(4):20-23.
被引量:1
2
王少国.
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对城镇就业的影响分析[J]
.当代财经,2005(7):76-81.
被引量:18
3
张江雪.
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状况及其经济效应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1-4.
被引量:6
4
罗福凯,邓颖.
技术资本市场技术创新模式研究[J]
.财会通讯(上),2012(3):6-8.
被引量:5
5
陈生明,张亚斌,陈晓玲.
技术选择、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研究[J]
.经济经纬,2017,34(5):87-92.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
47
1
屈小芳,张瑜.
我国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研究[J]
.内蒙古统计,2020(6):20-23.
被引量:1
2
李弘.
浅谈中国经济增长不能拉动就业的原因——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扩大就业[J]
.科技风,2009(3):71-72.
3
夏国祥,谭丽焱.
产业结构变动与劳动者就业:基于上海市的实证分析[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13,14(6):61-66.
4
王少国.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对经济增长约束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科学,2006,28(2):37-44.
被引量:17
5
赵慧,刘德鑫,张家来.
经济增长与扩大劳动力就业的相关问题分析[J]
.当代财经,2007(6):10-13.
被引量:5
6
陈桢.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失衡的实证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9(10):32-37.
被引量:92
7
罗才荣.
浅析我国高增长经济与低就业率的矛盾[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2):79-80.
8
薛继亮,李录堂.
我国就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检验--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2010(6):1-5.
被引量:7
9
王忠平,史常亮.
江苏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的动态关系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10(11):115-121.
被引量:21
10
刘小兵.
中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分析及对策[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13(2):163-167.
被引量:3
1
刘旺林,王福生.
加速伊盟工业化发展进程的战略选择[J]
.内蒙古统计,1998(6):22-24.
2
李宝顺.
论地区经济中主导产业群的选择[J]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19(2):67-70.
被引量:1
3
周金涛,郑联盛.
哪些是中国新的主导产业[J]
.资本市场,2011(3):74-79.
被引量:1
4
汪义明.
产业拓宽富民平台[J]
.江苏农村经济,2008(2):50-50.
5
陈忠暖.
滇东南工业发展条件与结构现状剖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4(4):39-46.
6
郑晓幸,刘忠杰.
论世纪之交我国经济新的主导产业群的确立[J]
.求实,1997(2):3-5.
7
周叔莲,王伟光.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J]
.党政论坛,2001(5):18-20.
被引量:1
8
Fo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Democratic League of China(Fo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Democratic League of China,Foshan 528000, China).
努力提高佛山市直工业增长质量的建议[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7(3):58-61.
被引量:2
9
朱显平,邹向阳.
在全球视野里谋划东北振兴[J]
.新长征,2004,0(14):20-22.
10
臧秀清,郝庆禄.
秦皇岛:开创农业发展新局面[J]
.经济论坛,2003(1):57-57.
社会科学辑刊
199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