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的持久战略初探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基本上执行了持久抗战的军事战方针,这一方针对指导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国民党的持久战有一个从战役持久到战略持久的发展过程,其转变是被迫的。而且,国民党的持久战略,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试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
王树荫
出处
《史学月刊》
1987年第4期108-113,共6页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关键词
国民党
战役
南京
持久战略
部队
毛泽东
中日战争
蒋介石
全面抗战
军队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2
1
刘家国.
论抗战初期八路军的战略举措[J]
.军事历史研究,2001,15(2):99-109.
被引量:1
2
孙才顺.
淞沪战役与中国抗日国防战略[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2):48-53.
被引量:2
3
余子道.
中国正面战场对日战略的演变[J]
.历史研究,1988(5):138-152.
被引量:2
4
齐世荣.
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J]
.历史研究,1985(4):118-133.
被引量:6
5
于国红.
浅析武汉会战中日双方作战指导之得失[J]
.抗日战争研究,1999(2):64-79.
被引量:4
6
黄华文.
武汉撤守原因辨析[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2):132-137.
被引量:4
7
许小青,项海.
苏联与武汉会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2):138-144.
被引量:3
8
敖文蔚.
武汉抗战时期蒋介石的战略战术思想[J]
.近代史研究,1999(6):128-156.
被引量:12
9
朱孔宝,单卫华.
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对华作用之评价[J]
.学术界,1999(5):21-28.
被引量:5
10
姚会元.
论法币改革[J]
.学术月刊,1997,29(5):55-6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5
1
桑兵.
抗日战争的持久战要多久——国共高层的抗战时长预判[J]
.学术月刊,2021(1):197-216.
被引量:6
2
李隆基.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研究述评[J]
.抗日战争研究,1992(3):22-43.
3
唐国东.
抗日战争军事史研究述评 中国近代军事史研究述评(续一)[J]
.军事历史研究,2002,16(4):168-177.
4
汪中华,杜夏明.
抗战时期国民党与日军军事战略比较研究[J]
.黑龙江社会科学,1999(6):50-52.
被引量:2
5
桑兵.
大处着眼:《论持久战》与抗战研究的进路[J]
.抗日战争研究,2022(1):4-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桑兵.
抗日战争持久战要多久:社会各界的呼吁与期盼[J]
.史学月刊,2021(5):84-104.
被引量:3
2
秦程节.
南岳军事会议对日军事战略调整及其影响[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0(5):143-150.
被引量:1
3
赵光辉.
国共舆论战与国民党的大战略——以审判冈村宁次为中心[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11):109-125.
被引量:3
4
褚静涛.
抗战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对抗日必胜论的探索[J]
.社会科学,2022(6):43-52.
被引量:1
5
胡伟.
联合制敌:周恩来关于抗日战争的论述[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5):446-450.
6
董灏智.
珍珠港事件前后中国学者的“日本必败论”[J]
.社会科学战线,2023(9):104-113.
7
余露,贾望平.
历史上的战争与战争中的历史:全面抗战时期的鸦片战争诠释[J]
.社会科学战线,2024(3):101-109.
8
蒋宝麟.
抗战初期金陵大学内迁争议中的美国因素[J]
.学术研究,2024(5):117-125.
9
张鹏辉.
毛泽东对列宁主义国家学说的接受和运用--以《论人民民主专政》为中心的文本考察[J]
.理论与评论,2024(4):65-73.
1
孙玉玲.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J]
.天中学刊,1998,13(1):85-89.
被引量:1
2
丁晓强.
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J]
.浙江学刊,1996(6):95-99.
被引量:1
3
贺朝霞.
卢沟桥事变前后日本侵华军事战略分析[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4(6):18-21.
4
陈睦富.
试论国共两党持久抗战理论[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1996,27(1):37-40.
5
高平平.
国民党一二期抗战比较研究[J]
.史学月刊,1995(2):49-55.
被引量:3
6
冒亚平,薛建平.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J]
.江海纵横,1995(6):8-10.
7
张传玺.
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J]
.文史知识,2009(12):4-9.
8
黄继澍.
谈续志与前志的几个关系问题[J]
.广东史志,2001(4):74-75.
9
温锐.
太平军在江西的战略初探[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8(1):7-12.
10
马金旗,吴华.
论国民党的抗日军事战略[J]
.武警学院学报,1995,11(S1):16-19.
史学月刊
1987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