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让苏联人民全面地认识中国——苏联中国学家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活动之一瞥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991年上半年,笔者在苏联作学术访问,这期间,正是苏联学术界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 中国十年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社会科学的繁荣,引起了苏联中国学家的浓厚兴趣。中国何以取得这些成就?中国社会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中苏关系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其中有哪些历史经验应当总结。
作者 薛衔天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91-295,共5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8

  • 1吴景平.抗战时期中国的外债问题[J].抗日战争研究,1997(1):60-88. 被引量:14
  • 2王作坤等主编:中国现代史教学与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P110.
  • 3(苏)葛罗米柯:苏联对外政策史[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P330.
  • 4日本历史研究会:太平洋战争史[M].第2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P226.
  • 5苏联对外政策文件集[Z].第20卷,莫斯科1976年版,P393-401.
  •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杨杰档案:全宗号三0一八,卷号32.
  • 7本文引用"易货借款"条款均出自民国外债档案史料[Z].十一卷,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实际上,第一次易货借款自1937年10月31日起计息,亦即按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军火之时起算,但还本期是从1938年10月1日起的5年;第二次易货借款自1938年7月1日起计息,还本则是自1940年7月1日起的5年,借款的实际期限等于7年.
  • 8第三次借款由于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使苏方无法足额提供,故动支仅及原协定规定的一半左右.
  • 9参见李嘉谷前引文.
  • 10M.C.斯拉德科夫斯基:苏中经贸关系史(1917-1974)[M].,1977年莫斯科出版,P138页.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