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
被引量:
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国哈佛大学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特别是该校本科生核心课程的建立被美国高等教育界誉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里程碑。本文旨在介绍目前哈佛大学本科课程开设的情况,力图为中国目前的课程改革提供一点国外经验。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日益国际化,我们中国的教育必须逐步地走向世界。
作者
陈向明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1996年第5期65-69,共5页
Global Education
关键词
本科课程体系
美国哈佛大学
核心课程
学校
本科生
任课教师
选修课
兴趣
文理学院
专业课
分类号
G649.712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04
同被引文献
87
1
刘凤云.
高职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79-82.
被引量:11
2
李盛兵.
我国高师课程体系的缺失——人文性和师范性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5):53-56.
被引量:78
3
李曼丽.
哈佛核心课程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1998(2):30-33.
被引量:49
4
罗尔康.
改革高师续本科教育培训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
.教育研究,1998,19(5):67-71.
被引量:3
5
赵建华.
面向21世纪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J]
.教育研究,1997,18(10):53-56.
被引量:19
6
邓志伟.
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育素质的提高与教育课程改革[J]
.全球教育展望,1998,28(4):25-30.
被引量:38
7
王斌华.
师范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J]
.全球教育展望,1997,27(4):55-62.
被引量:13
8
陈向明.
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四次改革浪潮[J]
.比较教育研究,1997(3):21-27.
被引量:85
9
黄甫全.
国外课程整合的发展走势及其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1997(3):39-42.
被引量:75
10
陶本一.
高校公共基础课改革构想[J]
.教育研究,1997,18(8):60-6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0
1
褚雷.
中美日通识教育比较研究——哈佛大学、广岛大学、北京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J]
.现代教育论丛,2008(2):56-62.
被引量:8
2
杨晓宏.
高师矩阵结构课程体系的构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6(5):87-90.
被引量:4
3
杜希民,张建中,全丽娟.
积极探索 稳妥推行——研究生教育实行"弹性学制"之管见[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12):31-34.
被引量:4
4
袁力.
中美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比较及启示[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75-76.
被引量:8
5
薛明,唐玉,杨秋生,李晓蓉,李宇航.
在药理学教学中协调“双基”教学与创新教育的关系[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0):66-68.
被引量:7
6
李玉鑑,常宝英.
浅谈哈佛大学的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
.高教论坛,2008(1):71-74.
被引量:4
7
常宝英,李玉.
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10(4):27-30.
被引量:16
8
陈晓兰.
通识教育视阈下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探讨[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6):37-38.
被引量:3
9
巩建闽,萧蓓蕾,董文娜.
框架模型:课程体系编制研究与实践的路径与方法[J]
.中国高教研究,2011(1):84-88.
被引量:14
10
陈晓兰.
对高校公选课“选而不修”现象之原因及对策的思考[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37-3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204
1
邹吉权,刘晓梅.
基于系统科学的高水平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职业技术教育,2022,43(22):23-28.
被引量:12
2
向前.
基于DEMATEL方法的高职课程体系评测——以酒店管理专业为算例[J]
.教育观察,2020(18):3-6.
3
金沐,马志高,卢家凯.
心脏手术麻醉进修医生教学中'双基'创新教育研究[J]
.医学信息,2017,30(5):11-12.
被引量:1
4
许巧玲,王丽慧.
论大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公众科学素养谈起[J]
.科学管理研究,2004,22(S1):99-101.
被引量:2
5
陈国生.
高校旅游课程综合化改革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J]
.旅游学刊,2004,19(S1):55-58.
被引量:23
6
王海燕,包德才.
三年制专科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
.甘肃高师学报,2002,7(5):106-109.
被引量:2
7
陈娟.
浅谈高等学校课程设置的心理学基础[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z2):105-106.
8
陈礼仪,黄润秋.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2005,14(4):34-38.
被引量:31
9
高丽娟.
浅析高校公选课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探究[J]
.商,2012(13):206-206.
被引量:1
10
彭蜀晋.
师范院校开设通识性跨学科课程的探讨[J]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4):41-45.
被引量:12
1
熊庆年.
东京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改革[J]
.复旦教育,2002(1):1-9.
被引量:3
2
杜耀文.
提高教学质量 搞好素质教育[J]
.高等工程教育,1998(4):54-56.
3
穆颖超,白楠.
立德树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探索——以云师大文理学院为例[J]
.科教文汇,2017(6):7-8.
被引量:2
4
韩水法.
通才教育[J]
.中国远程教育,2007(05X):1-1.
5
梁晶,黄朝霞.
合作学习理论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为例[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15(1):199-200.
6
刘济远.
我国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2003,23(9):59-63.
被引量:22
7
张霞作品[J]
.艺术教育,2013(9).
8
胡卓君.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队伍建设讲究经济效益成效显著[J]
.教育人事,2000(8):24-25.
9
李凤斌.
20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J]
.阴山学刊,2000,13(4):68-71.
被引量:4
10
陈祎鸿.
浅析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79-81.
被引量:4
全球教育展望
1996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