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一百名华裔学生语言文化情况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
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一百名华裔学生语言文化情况的调查报告吴建玲一调查目的与意义近年来,在来华学习汉语的大潮中,有一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华裔学生。华裔学生学习汉语热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趋势,是世界中国热、汉语热的组成部分。对华裔学生的汉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部分。华裔学生既...
作者
吴建玲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22-132,共11页
Language Teaching and Linguistic Studies
关键词
华裔学生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汉语方言
汉文化
学习汉语
留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
习得过程
思维方式
汉语学习
分类号
H195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1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186
同被引文献
181
1
刁小卫.
汉语学习中的学习动机问题浅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8(2):192-193.
被引量:3
2
夏明菊.
华裔学生汉语学习动机分析[J]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11(4):46-47.
被引量:7
3
章石芳,范启华.
菲律宾华裔中学生中文学习态度调查分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265-266.
被引量:2
4
赵平.
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回顾[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S1):111-114.
被引量:4
5
施正宇.
论汉字能力[J]
.世界汉语教学,1999,13(2):87-93.
被引量:29
6
徐杰舜.
闽南福佬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五[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0(3):71-77.
被引量:5
7
唐燕儿.
东南亚华文教育发展的背景条件[J]
.比较教育研究,2000(S1):296-299.
被引量:4
8
陆俭明,郭锐.
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挑战[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4):3-21.
被引量:97
9
保坂律子.
日本大学生汉语学习情况调查[J]
.世界汉语教学,1998,12(2):107-111.
被引量:14
10
刘珣.
也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及其科学定位[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1):17-21.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
18
1
吕玉兰.
来华欧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调查与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3):158-170.
被引量:33
2
黄薇.
再议华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不容忽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7):127-129.
被引量:5
3
施家炜.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3):64-74.
被引量:26
4
王志刚,倪传斌,王际平,姜孟.
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目的研究[J]
.世界汉语教学,2004,18(3):67-78.
被引量:40
5
王爱平,乔印伟,朱蓉玲.
语言文化背景与汉语学习——对东南亚华裔学生的调查与思考[J]
.海外华文教育,2002(3):74-79.
被引量:5
6
李嘉郁.
谈华裔学生汉字习得特点[J]
.海外华文教育,2006(1):18-23.
被引量:6
7
邵宜.
方言习得规律与港澳侨生普通话学习[J]
.语言文字应用,2006(2):89-94.
被引量:9
8
戴萍萍.
传承与嬗变:族群背景对华裔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正迁移作用[J]
.海外华文教育,2006(3):53-58.
被引量:1
9
王汉卫,刘海娜.
从《弟子规》的改编看蒙学读物的华文教学价值[J]
.华文教学与研究,2010(4):63-68.
被引量:6
10
包含丽.
侨乡地方高校开展华文教育的探索——以温州大学为例[J]
.八桂侨刊,2011(1):43-4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86
1
吴健.
美国领养华裔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与文化认同感相关性研究[J]
.中美人文学刊,2018,0(1):94-114.
被引量:1
2
郑国锋,储廷钰.
声誉规划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基于欧洲中文教育机构语言文化活动的实证研究[J]
.语言文字应用,2024(1):32-45.
3
韦九报.
近十年CSL习得研究的观念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J]
.语文学刊,2021(1):22-29.
4
王睿欣.
多语言背景下汉语在马来西亚传播的特点与动因[J]
.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9(1):171-180.
被引量:7
5
孟悦.
来华学历留学生文化适应性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学历留学生为例[J]
.现代交际,2020(12):160-161.
6
冯晓慧,张航,张积家.
群际接触与语言标签影响中华民族认同的层次性[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3(2):269-288.
被引量:2
7
孟乐,王佳佳,张积家.
云南汉族大学生的祖根意识及其对祖籍群体认同的影响[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2(2):3-20.
8
钟传校,陈保如.
特色地域文化与客家方言形成的内在联系研究[J]
.汉字文化,2023(19):19-21.
被引量:1
9
任晓霏,刘冬雪,李红艳,傅桂荣.
论新时代中文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J]
.汉字文化,2022(S01):141-143.
10
李池利,蔡杰.
活动理论特点及其对汉语二语动机研究的启示[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20(2):186-187.
1
“德国·欧盟·世界”中国德国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
.德国研究,2007,22(4).
2
黄立.
英语世界中国文学译介与研究的得与失[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3(3):176-185.
被引量:1
3
涂慧.
英语世界中国古代词人地位的定量分析[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7(2):1-8.
被引量:4
4
黄小平.
中国梦的互文性分析[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1):106-112.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