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7年第3期14-18,共5页
R&D Management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同被引文献102
-
1张丽立.产学研合作中企业与高校全面合作模式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10(3):15-18. 被引量:11
-
2李子和.产学研合作 用股份制构建工程研究中心──“广州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的实践与启示[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8,10(1):17-20. 被引量:3
-
3马天云.论产学研合作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4):44-46. 被引量:10
-
4陈章波,万文君,王增民.引导产学研合作向深度发展的新探索[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3):38-41. 被引量:10
-
5嵇忆虹,吴伟,朱庆华.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分配方式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1):36-38. 被引量:36
-
6罗德明,张钢.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激励问题[J].科学管理研究,1996,14(2):59-66. 被引量:13
-
7冯学华.产学研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6,8(1):23-27. 被引量:12
-
8谭宗颖.美国的基础研究体制及其政策调整[J].科学管理研究,1994,12(3):37-41. 被引量:9
-
9袁翔珠.构建地方高校新的产学研运行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9):23-25. 被引量:10
-
10游文明,周胜,冷得彤,丛曙,张煜,杨跃峰.产学研合作动力机制优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10):9-12.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12
-
1张仙玉.产学研结合背景下加强高校科研秘书队伍建设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1):120-122. 被引量:3
-
2原长弘.国内产学研合作学术研究的主要脉络:一个文献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4):98-102. 被引量:33
-
3夏炳荣,金哲.全面推进合作交流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解读《浙江省“十一五”国内合作交流发展规划》[J].今日浙江,2006(21):42-44.
-
4刘璇华.产学研合作中组织间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19(4):112-118. 被引量:24
-
5曾德明,何银芳,彭盾.基于超循环理论的产学研系统中知识转移障碍研究[J].软科学,2009,23(7):1-5. 被引量:25
-
6陈英杰.论产学研合作各方的关系和主要模式[J].现代管理科学,2012(11):118-120. 被引量:1
-
7田潇,王彩丽,罗鄂湘.校企合作动机研究——基于汽车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23):84-88. 被引量:4
-
8罗岭,王娟茹.基于知识管理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J].情报科学,2015,33(7):21-25. 被引量:17
-
9万君,全力,顾新.基于合作博弈的知识网络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15,33(10):32-35. 被引量:5
-
10俞烨钢,宋连凯.设计专业“同门”帮带实训模式研究探索[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24-26.
二级引证文献112
-
1徐国东,邹艳.产学研共建实体下的知识共享障碍因素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31(6):842-845. 被引量:11
-
2高霞.基于专利的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3,21(S2):715-719. 被引量:12
-
3刁丽琳,朱桂龙.产学研联盟契约和信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33(5):723-733. 被引量:46
-
4段淑芳.基于互联网的西部军地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特区经济,2007(8):198-199. 被引量:1
-
5张千帆,方超龙,胡丹丹.产学研合作创新路径选择的博弈分析[J].管理学报,2007,4(6):748-751. 被引量:29
-
6陈国荣,邓菊丽,王成敏,雷亮.关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95-196. 被引量:7
-
7周殷华,范璐,沈小白.我国Linux发展的成功模式:政府引导的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以中科红旗公司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8(8):85-92. 被引量:5
-
8胡冬云,李林.中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述评[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4):117-123. 被引量:14
-
9朱以财.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制度范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5(18):53-57. 被引量:5
-
10叶飞,周蓉,张红.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知识转移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6):116-120. 被引量:16
-
1何燕君.职业院校管理层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J].市场论坛,2014(2):57-58.
-
2左健民.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研究[J].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3(1):38-40. 被引量:4
-
3朱建.大力推进企业界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J].中国电力教育(下),2008(2):15-17. 被引量:26
-
4丁堃.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0,18(6):42-43. 被引量:39
-
5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81-82. 被引量:102
-
6刘红霞.信任,需要用契约来维系[J].人力资源,2005(2):16-17.
-
7李丹,钱示清,汤兵勇.基于知识的企业群协同系统模型研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24(2):228-230. 被引量:1
-
8吴树勤.基于知识供应链的产学研合作收益分配[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4-6. 被引量:1
-
9杨东升,张永安.产学研合作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35(1):140-144. 被引量:27
-
10杨超,黄波,陈学强,刘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圈合作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J].当代经济,2009,26(2):102-10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