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9年第3期10-16,3,共8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320
-
1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J].教育科学论坛,2022(27):3-7. 被引量:48
-
2任剑涛.“中华民族”叙事:国族证成中的古为今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1):5-21. 被引量:19
-
3陈新夏.历史观的价值维度及其与认识维度的关系[J].哲学研究,2021(4):16-25. 被引量:6
-
4石硕.从中国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民族”概念——“中华民族”概念百年发展史的启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12. 被引量:53
-
5陈婷.基于优秀民族文化传承的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探索——以拉萨市实验小学藏文化特色校本课程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148-153. 被引量:12
-
6陈雄根.湖南长株潭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地理,2007,27(6):1042-1045. 被引量:26
-
7贺金瑞,燕继荣.论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5-12. 被引量:404
-
8王亚鹏.少数民族认同研究的现状[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1):102-107. 被引量:131
-
9Lee Byung-Jin,李家永.教育与民族认同[J].比较教育研究,2002,23(S1):174-176. 被引量:7
-
10高子平.语言建邦与印度半联邦制的形成[J].史林,2008(5):147-15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35
-
1王树臣.影响参政党参政能力提高的维度分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24-26.
-
2张庆林,史慧颖,范丰慧,张劲梅.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内隐维度的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1):67-70. 被引量:30
-
3赵国营,李敬娜.全球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与历史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3):47-50. 被引量:2
-
4李红革.康有为和梁启超政治思想的异同及启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3):31-35.
-
5韩志斌.民族主义建构中的历史认同——伊拉克复兴党民族主义的个案考察[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6):158-162. 被引量:1
-
6赵秋生,贾鼎.统一战线视域中的国家认同[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3(3):17-24. 被引量:7
-
7吴玉敏.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探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3):1-7. 被引量:2
-
8新中国历史教材建设史编写组,王宏志.历史教材编写中几个关键问题的处理原则——新中国历史教材建设系列谈(一)[J].课程.教材.教法,2010,30(9):3-13. 被引量:3
-
9何博.“中国认同”建设及其路径选择初探:基于民族社会学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7-21. 被引量:1
-
10曾竞.国家认同:爱国主义的内核[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2):62-65.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301
-
1王庆生,明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其国家认同研究:基于文旅融合视角[J].中国软科学,2021(S01):157-163. 被引量:33
-
2秦广强.民族地区社会成员的地位流动与国家认同——基于云南省民族地区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21(1):22-36. 被引量:2
-
3浦昆华,尹可丽.中华民族认同对少数民族青少年学校适应的影响:亲社会倾向的中介作用[J].民族论坛,2022(2):24-32. 被引量:4
-
4宋鹏,赵刚.西南地区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联性实证研究[J].民族论坛,2020(2):37-41. 被引量:2
-
5李倩.统编历史教科书民族团结进步内容编写理念探析——以中国古代史为例[J].民族教育研究,2022(6):14-20. 被引量:2
-
6蒋文静,祖力亚提·司马义.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及实践路径[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1):13-21. 被引量:177
-
7陈辉,杨友红.基于“四史”育人的《中外历史纲要》教材的编写与实施[J].历史教学问题,2021(1):119-125. 被引量:12
-
8杜向辉.新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认同状况研究——基于甘肃省9所高校的实证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07-113. 被引量:8
-
9赵雅婷.冷战后非洲社会主义的演变与发展[J].非洲研究,2021(1):3-19.
-
10海路,谢唯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内涵及路径[J].贵州民族研究,2021,42(5):61-67. 被引量:20
-
1章凝.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J].党政干部参考,2014(8):50-50.
-
2黄光健.历史认同乏化之人文解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7):146-148. 被引量:1
-
3许殿才.“夷夏之辨”与大一统思想[J].河北学刊,2005,25(3):74-77. 被引量:10
-
4高有鹏.关于民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封建迷信”的误读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10,18(3):26-29. 被引量:2
-
5崔治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基于中华文化认同的视角[J].领导之友,2016(13):5-10. 被引量:4
-
6赵心宪.基于历史认同的“名人文化”概念界定问题——巴渝文化名人研究学术思考之二[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6,29(1):38-44. 被引量:4
-
7罗炳良.炎黄文化传统与辽夏金元历史认同观念[J].史学史研究,2012(3):8-11. 被引量:6
-
8申晓若.中华传统文化与两岸和平统一[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4):68-71.
-
9晓蓓.孔子的历史认同[J].神州,2011,0(B1):14-16.
-
10姜益.文化归心 祖国一统——台湾问题的文化认知[J].理论界,2007(10):164-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