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生态观──宋明儒学仁说的生态面向及其现代诠释
被引量:15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1999年第2期3-9,共7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193
-
1乔清举,魏云涛.论朱伯崑先生对张载气论的易学哲学阐释[J].哲学门,2020(2):265-282. 被引量:1
-
2郭文佳.论宋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举措[J].农业考古,2009(3):25-27. 被引量:2
-
3邹逸麟.我国生态环境演变的历史回顾——中国环境变迁问题初探(上)[J].秘书工作,2008(1):38-40. 被引量:4
-
4徐庆文.生命伦理与儒学的现代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3):105-107. 被引量:2
-
5王建革.10-14世纪吴淞江地区的河道、圩田与治水体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40-51. 被引量:7
-
6张全明.简论宋人的生态意识与生物资源保护[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5):80-87. 被引量:13
-
7陈来.儒家伦理与“人权”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5):59-61. 被引量:16
-
8何炳棣.儒家宗法模式的宇宙本体论──从张载的《西铭》谈起[J].哲学研究,1998(12):64-69. 被引量:20
-
9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1997(3):45-53. 被引量:216
-
10张芳.宋代两浙的围湖垦田[J].农业考古,1986(1):192-20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15
-
1陈德明.《周易》中的生态视域[J].理论视野,2014(10):57-60. 被引量:1
-
2王振钰.《护生画集》中的儒家生态智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5):564-568.
-
3谭静怡.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代生态环境史研究述评[J].史林,2013(4):178-187. 被引量:7
-
4吴奎彬.论儒家“生生”理念及其衍生的生命伦理原则[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0(2):39-42.
-
5方宝璋,邹心平.层次态理论视角下的宋代生态管理思想及其实践[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1):95-103. 被引量:2
-
6范慧,乔清举.儒家生态哲学研究综述[J].理论与现代化,2015(2):125-128. 被引量:3
-
7刘辉.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的生态文明理念殊途同归[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5(5):20-22. 被引量:1
-
8邓珏.凝视与倾听:论宋代雅趣绘画中的文人视听形象[J].文化遗产,2018(1):107-115. 被引量:2
-
9黄泰轲.从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看儒家生态伦理智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6):75-80. 被引量:1
-
10刘魁,张赛.近40年中国古代哲学生态化的演进及其价值评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9(3):9-2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3
-
1姚松.从“天人合一”到“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术界对道家生态思想的演进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39(4):93-101. 被引量:2
-
2薛辉.文献计量学视野下大陆地区环境史研究现状与展望(2000-2013)——基于CSSCI的统计和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5,34(1):8-20. 被引量:4
-
3刘雪怡.环境治理的思想资源:站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分岔路口[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4(6):49-54.
-
4王战扬.20世纪以来宋代水利史研究述评[J].云南社会科学,2017(4):164-172. 被引量:1
-
5李明奎.近四十年来中国环境史史料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鄱阳湖学刊,2017(4):101-115. 被引量:5
-
6刘嘉慧,查小春,石晓静,王光朋,张国芳.北宋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对应社会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7(1):121-129. 被引量:5
-
7丁涛.程颢的生态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广西社会科学,2019(3):96-102.
-
8王江月.“寒亭组”是山东唐宋时期两期洪水的产物——基于沭河沙带调查及光释光测年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9,35(7):46-50. 被引量:1
-
9谭静怡.宋代长江沿线的水系变迁:基于主要河道与湖泊的考察[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4):152-160. 被引量:2
-
10李夏颖,刘漫,韩燕,丁铮.教化、文化、生态——多元思想融合的宋代公共园林[J].四川建筑,2020,40(1):30-31. 被引量:4
-
1段吉福.论牟宗三道德的形上学建构与其宗教性的贯通[J].哲学研究,2014(10):62-65. 被引量:1
-
2单辉.儒家动态生态观探微[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3):36-37.
-
3全泉.基督教与道教的生态观比较研究[J].黑龙江史志,2012(1):38-39.
-
4汤一介.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J].人民论坛,2006(11B):4-5. 被引量:4
-
5时广东.冯友兰思想方法的现代诠释[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69-74.
-
6苏敏.从朱熹“仁”说中阐发的生态伦理思想[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1):37-41. 被引量:2
-
7张世英.美与真善[J].学海,2000(1):12-17. 被引量:12
-
8刘胜.“理一分殊”在王阳明思想中的运用[J].中州学刊,2015(5):102-105. 被引量:1
-
9张友良.超越传统“天人合一”生态观 树立当代可持续发展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27-29. 被引量:1
-
10陳來.原仁 先秦思想中的“仁”的观念[J].中国文化,2014(1):39-49.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