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1-63,66,共4页
同被引文献11
-
1王宇.主体性建构:对近20年女性主义叙事的一种理解[J].小说评论,2000(6):4-9. 被引量:15
-
2[1]Mary Eagleton eds,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M].New York:Longman Ine.1991.
-
3[2]弗吉尼亚·伍尔夫(王斌,王保龄,等译).伍尔夫全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
4[3]弗吉尼亚·伍尔夫(贾辉丰译).一间自己的房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
5[4]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随笔[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
6[5]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
7杨莉馨.试论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的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2000,(4):101-105.
-
8[9]弗吉尼亚·伍尔夫(第二卷)(王斌,王保龄,等译).一间自己的房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
9Eagleton,Mary.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1991
-
10钱俊.《白象似的群山》话语权力解读[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20(1):88-91. 被引量:14
-
1张清华.如何不滥用批评的权力[J].南方文坛,2003(4):5-8. 被引量:2
-
2解慧琴.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反讽探析[J].电影文学,2014(10):90-91. 被引量:1
-
3批评的权力[J].思维与智慧,2000(11):16-16.
-
4麻秀丽,石继成.社会权利语境对请求语言行为的影响[J].时代文学,2008(14):76-76.
-
5诸国忠.再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语言特色[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0(3):89-92. 被引量:3
-
6童芳.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J].青年文学家,2016,0(12Z):131-131.
-
7王元骧.文学与语言[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3):77-88. 被引量:5
-
8王家和.异化:《红字》的语言艺术[J].芒种(下半月),2014(3):68-69.
-
9王亚非.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爱玛》的反讽艺术探讨[J].语文建设,2015,0(4Z):19-20. 被引量:2
-
10张峰.说“卑微”[J].杂文月刊,20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