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先秦士阶层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
被引量: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先秦的士在我国古代社会的阶级结构中是非常活跃、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对他们的身份的演变及其历史地位略作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阶级结构和特征。士阶层的演变进程我国古代往往称男子为士,故《诗经》常以士女对称。但是,在更多场合,古文献和考古资料所指的士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
作者
詹子庆
出处
《史学月刊》
1984年第6期3-8,共6页
Journal of Historical Science
关键词
士阶层
我国古代
身份地位
古代社会
古文献
历史地位
卿大夫
宗法关系
隶属关系
奴隶社会
分类号
K0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4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74
1
詹子庆.
关于“寻根探源”问题的思考[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19(2):1-4.
被引量:1
2
王龙正,姜涛,袁俊杰.
新发现的柞伯簋及其铭文考释[J]
.文物,1998(9):53-58.
被引量:54
3
王龙正,袁俊杰,廖佳行.
柞伯簋与大射礼及西周教育制度[J]
.文物,1998(9):59-61.
被引量:11
4
陕西扶风县云塘、庄白二号西周铜器窖藏[J]
.文物,1978(11):6-10.
被引量:33
5
林寿晋.
《上村岭虢国墓地》补记[J]
.考古,1961(9):505-507.
被引量:14
6
刘大秀.
先秦时期士阶层的历史考察[J]
.理论学刊,1996(6):80-82.
被引量:4
7
詹子庆.
礼学和中国传统史学[J]
.史学史研究,1996(2):8-14.
被引量:2
8
蔡运章.
虢文公墓考──三门峡虢国墓地研究之二[J]
.中原文物,1994(3):42-45.
被引量:14
9
蔡运章.
论虢仲其人──三门峡虢国墓地研究之一[J]
.中原文物,1994(2):86-89.
被引量:16
10
詹子庆.
吴越文化与东夷文化的比较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33-3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1
1
周胜敏.
从《冯谖客孟尝君》论战国“士”的精神[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9):67-68.
2
李文敏.
先秦士德述纲[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8(4):124-125.
3
王正,常军.
小子吉父方甗与M2001虢季墓年代[J]
.中原文物,2016(4):72-80.
被引量:4
4
陈颀.
复仇与礼法——以聂政的复仇叙事为例[J]
.探索与争鸣,2017(3):95-103.
被引量:2
5
张淑一,徐聪.
詹子庆教授的先秦史研究成就与治学特点[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5):494-498.
6
赵旻.
中学历史教学中士阶层概念的辨析与思考[J]
.科学咨询,2020(47):166-166.
7
王丽霞.
蔺相如:先秦“士”阶层的成功突围者[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24):49-50.
8
谭淑娟,焦博杨.
从士的文化层面看《水浒传》中的人物及命运[J]
.菏泽学院学报,2022,44(1):130-133.
被引量:1
9
郅剑.
论先秦赵国的社会结构[J]
.邯郸学院学报,2024,34(2):43-50.
10
吴静.
多元思辨,理性判断,审视表达——《冯谖客孟尝君》思辨性阅读教学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4(28):103-105.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唐英杰,李发.
三门峡虢国墓M2009墓主虢仲考[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0(10):69-80.
被引量:4
2
李清丽.
虢国墓地M2009出土纺织品及相关问题[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7-11.
3
王仲奇.
虢季墓青铜器所见“虢”字书体研究[J]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3):17-22.
4
苏力.
为什么未老先衰?——“法律与文学”在当代中国[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1,39(5):3-16.
被引量:14
5
夏煜卓.
论虢仲钮钟在周代礼乐转型中的过渡性意义[J]
.歌海,2022(1):99-107.
被引量:1
6
高路.
《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相似互通点研究[J]
.菏泽学院学报,2024,46(6):100-104.
7
黄锐杰.
“长老政治”与“差序格局”——延安时期农村青年的两个“战场”[J]
.文艺研究,2019,0(2):66-74.
被引量:2
1
王晖.
从豦簋铭看西周井田形式及宗法关系下的分封制[J]
.考古与文物,2000(6):46-51.
被引量:7
2
王钧林.
先秦山东地区宗法研究[J]
.历史研究,1992(6):3-19.
被引量:3
3
杨秋梅.
晋国公族与公室关系的变异[J]
.晋阳学刊,2002(5):44-48.
被引量:2
4
王静雯.
宋代的宗法家族组织[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7):172-173.
被引量:1
5
曹晓伟.
春秋时期媵婚研究[J]
.理论学刊,2014(4):105-109.
被引量:7
6
耿达.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曲[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6(1):71-74.
7
黄佩瑾.
魏晋南北朝的农奴制人身依附关系[J]
.历史研究,1985(2):79-91.
8
李红雨.
[古人的休闲度假]之七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唐代的春游踏青[J]
.帕米尔,2009,0(5):16-16.
9
陈柯云.
明清徽州族产的发展[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0(2):55-61.
被引量:21
10
钱杭.
宗族与宗法的历史特征——读吕思勉《中国制度史》第八章《宗族》[J]
.史林,1991(2):34-40.
被引量:1
史学月刊
1984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