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简论凉山彝语附加式构词法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附加式构词法是凉山彝语最能产的构词手段,其附加成分有词头和词尾,它们都表示一定的语一法意义,并能确定词性。凉山彝语用附加式构词法构成的词主要是名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和叹词。一、甩加词头的方式构成新词词头是词根的前加成分,没有词汇意义。凉山彝语中的词头没有词尾那样丰富,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作者
朱建新
出处
《民族语文》
1986年第2期45-50,共6页
Minority Languages of China
关键词
附加式构词
凉山彝语
单音节形容词
词头
附加意义
词汇意义
词尾
名词
词根
单音节词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0
1
朱建新.
试论凉山彝语词头a-[J]
.民族语文,1984(6):33-38.
被引量:6
2
李民.
凉山彝语动词、形容词的重迭[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9(2):62-67.
被引量:1
3
木玉璋.
谈谈傈僳语中的词头a-[J]
.民族语文,1982(2):46-48.
被引量:9
4
黄树先.
古文献中的汉藏语前缀~*a-[J]
.民族语文,1997(6):39-40.
被引量:9
5
王成友.
试论阿哲彞语词头A-[J]
.民族语文,1994(5):54-55.
被引量:4
6
傅爱兰.
藏缅语的a音节[J]
.民族语文,1996(3):13-21.
被引量:9
7
唐黎明.
浅谈凉山彝语的语法化现象[J]
.民族语文,2005(1):45-49.
被引量:8
8
李文华、马锦卫、苏连科、马兴国、罗边木果、罗庆春、潘正云:《彝语概论》,四川民族出版社,1991年.
9
田静.
里山彝语性别词缀的来源及语法化[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7(6):102-107.
被引量:3
10
木乃热哈.
凉山彝语形容词词缀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1(1):85-9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4
1
黄树先,郑文锦.
略论古代民族语文中的~*A-前缀[J]
.语言研究,1998,18(2):198-200.
被引量:4
2
小门典夫.
凉山彝语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J]
.民族语文,2002(4):32-38.
被引量:3
3
王彩.
琼南闽语前缀“阿”的语用现象及语源考察[J]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129-132.
4
杨彦宝.
凉山彝语的表人名词后缀-mo^(21)和-z■^(33)[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31(10):28-32.
二级引证文献
7
1
黄树先.
试论古代汉语A-前缀[J]
.语言研究,2000,20(2):22-29.
被引量:6
2
郝红艳.
晋语的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8):86-87.
被引量:2
3
董秀芳.
汉藏语系语言的评价性形态[J]
.民族语文,2021(2):3-14.
被引量:11
4
李文慧.
中国彝语描写语言学研究30年述略[J]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1,39(6):44-53.
5
邹微.
中国彝语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992-2021)——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J]
.民族学刊,2021,12(10):106-114.
被引量:7
6
张黎.
汉语“阿”类亲属称谓词的历时演变、共时分布和地域因素[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3):48-51.
被引量:1
7
章伟霞.
南昌方言名词的评价性形态[J]
.现代语言学,2024,12(6):7-13.
1
司阳.
现代汉语中的词缀问题[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92-194.
2
王静.
也谈现代汉语中的词缀[J]
.大观周刊,2012(45):60-60.
3
齐焕美,裴蓓.
《祖堂集》附加式构词考察[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3):88-90.
被引量:1
4
王西维.
简论西安话的构词法[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5(1):67-69.
被引量:3
5
马玉佩,肖萍.
晋语宣化方言的构词法初探[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5(1):73-74.
6
郝世宁.
邢台方言附加式构词及其表义作用[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4):136-137.
被引量:1
7
徐慧文.
汉语附加式构词法浅析[J]
.滨州师专学报,2004,20(3):69-71.
8
樊福菊.
近十年新词新语的构词方法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11):141-143.
被引量:2
9
温静.
《祖堂集》的“阿”、“子”、“生”词缀在闽语中的保留[J]
.铜仁学院学报,2013,15(6):72-75.
10
任湛明.
《宋书》词缀研究综述[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3):87-87.
民族语文
198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