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老思想源流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老之学兴起于先秦,盛行于汉初,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与文化诸方面都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国古代思想发展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自1973年以来,由于《黄老帛书》的出土,学术界关于黄老思想源流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深入展开。考察黄老之学的源流,我们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孕育期、形成期。
作者
刘蔚华
苗润田
出处
《文史哲》
1986年第1期26-35,共10页
Literature,History,and Philosophy
关键词
黄老之学
黄老帛书
思想源流
黄帝
黄老思想
黄老学派
我国古代
思想发展
汉初
春秋时期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4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134
1
荆雨,程彪.
制度下的和谐——帛书《黄帝四经》形名思想解析[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2):13-18.
被引量:4
2
知水.
关于“黄帝之言”的两个问题[J]
.管子学刊,2000(1):38-46.
被引量:4
3
徐勇,邵鸿.
《六韬》综论[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3):25-31.
被引量:5
4
高亨,董治安.
《十大经》初论[J]
.历史研究,1975(1):89-97.
被引量:15
5
徐中舒.
论《战国策》的编写及有关苏秦诸问题[J]
.历史研究,1964(1):133-150.
被引量:28
6
韩东育.
《郭店楚墓竹简·太一生水》与《老子》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1999(2):25-28.
被引量:8
7
杨秀实.
黄老思想与东汉政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2):93-97.
被引量:1
8
王雷生.
由史密簋铭看姜姓莱、■族的东迁[J]
.考古与文物,1997(6):77-82.
被引量:1
9
张烈.
战国纵横家辨——兼与徐仲舒诸先生商榷苏秦等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1986(3):166-174.
被引量:6
10
滕复.
黄老哲学对老子“道”的改造和发展[J]
.哲学研究,1986(9):64-6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景红.
80年代中期以来黄老学研究综述[J]
.哲学动态,1998(9):15-17.
被引量:1
2
李笑岩.
先秦黄帝之学的产生和流传[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1):48-53.
被引量:2
3
刘全志.
先秦话语中黄帝身份的衍生及相关文献形成[J]
.中国社会科学,2015(11):184-204.
被引量:7
4
李友广.
从“道”观念看先秦子学思想的转向[J]
.社会科学,2016(10):133-140.
被引量:5
5
高凯,赵鹏璞.
从简帛材料看汉初黄老之术的实质[J]
.安徽史学,2017(3):37-44.
6
刘玉斌.
苏秦“大纵横家”历史形象的形成——以苏秦之死为引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7):27-31.
7
袁青.
20世纪以来黄老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史学月刊,2018(1):119-132.
被引量:6
8
郭武.
从“黄老学”到“黄老道”:关于其中一些问题的再讨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71-78.
被引量:4
9
张连伟.
论《管子》四篇的学派归属[J]
.管子学刊,2003(1):5-1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袁青.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与先秦儒道的公平公正思想[J]
.哲学评论,2019(2):1-14.
被引量:3
2
朱永清.
北宋黄老思想研究述评[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3):80-89.
3
何玉红.
法律分析·政治解释·文化构建——“故事”研究的三种路向[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6):130-138.
被引量:5
4
李昭.
《楚辞·远游》“无为”观念的内涵辨析[J]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20(2).
被引量:2
5
张雁勇.
春秋战国时代儒家五帝神化的理论、背景与路径[J]
.贵州社会科学,2023(1):83-89.
6
花琦.
董仲舒体系建构对黄老学的吸收借鉴[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72-76.
被引量:3
7
刘全志.
先秦话语中黄帝身份的衍生及相关文献形成[J]
.中国社会科学,2015(11):184-204.
被引量:7
8
李友广.
论战国时期子学思想由重道体向重道用的转向——以《管子》四篇为考察重点[J]
.管子学刊,2017(2):18-23.
被引量:2
9
王威威.
从战国子书看黄帝治道——以《商君书》《管子》《庄子》《吕氏春秋》为中心[J]
.国学学刊,2018(1):44-49.
被引量:1
10
李友广.
论先秦儒家对“家”的执守、突破及依归[J]
.东岳论丛,2018,39(9):88-96.
被引量:3
1
钱明.
一块新园地的开拓——评《黄老之学通论》[J]
.探索(浙江),1986(3):61-63.
2
景晖.
论新时期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实践基础和思想源流[J]
.青海社会科学,1993(4):32-38.
3
江荣海.
慎到应是黄老思想家——兼论黄老思想与老子、韩非的区别[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1):112-118.
被引量:7
4
赵吉惠.
“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及其历史演变[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5(4):64-68.
被引量:1
5
张海燕.
一部颇具特色的哲学史专著[J]
.中国社会科学,1986(1):213-215.
6
吴光.
关于黄老哲学的性质问题——对《黄老帛书》和《淮南子》道、气理论的剖析[J]
.学术月刊,1984,16(8):36-39.
被引量:1
7
滕复.
《黄老之学通论》述评[J]
.学术月刊,1986,18(2):77-79.
8
董泽芳.
中国古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想源流[J]
.荆州师专学报,2000,23(4):68-72.
被引量:7
9
吴光.
《鹖冠子》非伪书考辨[J]
.浙江学刊,1983(4):38-44.
被引量:7
10
吴光.
试论黄老之学的理论特点与历史作用[J]
.浙江学刊,1984(3):17-22.
被引量:3
文史哲
1986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