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85-89,共5页
NingXia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47
-
1陈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二)——关于建构主义理论[J].中国远程教育,1999(2):40-43. 被引量:59
-
2李三虎.当代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7(5):12-17. 被引量:42
-
3赵家祥.一种不可遗忘的历史动力——关于“恶”的历史作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6):44-51. 被引量:5
-
4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马克思历史观的人学阐释[J].学习与探索,2005(6):152-154. 被引量:3
-
5吴育.情境认知与教学情境[J].职业技术教育,2002,(13).
-
6戴维·H·乔纳森 郑太年等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45.
-
7张以文.四书全译[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77.385.
-
8皮亚杰著 王宪钿译.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
9Fox, R. (2001). Constructivism examined.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Vol. 27, No. 1.
-
10Glasersfeld, E. von( 2001 ). Radical constructivism and teaching. Prospects: Quarterly Review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 Vol.ⅩⅩⅪ, No. 2.
二级引证文献44
-
1刘艳芹,史闽瑞.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反思与出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创设[J].山东外语教学,2009(4):45-48. 被引量:13
-
2张丹.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外语专业多媒体教学模式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25(9):109-111. 被引量:2
-
3王晓华,高桂莲.元认知理论与民族院校大学英语教学[J].中国电力教育,2011(7):181-183.
-
4朱明.从建构主义角度探究英语网络教学模式[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5):123-124.
-
5周庆,桑爱民,吴彩霞,袁芳,陈晓庆,唐东.PBL临床教学案例中人文关怀情境建构与实践[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9):88-89. 被引量:4
-
6翟晶.大学英语听力课堂情景教学设计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1):100-101. 被引量:1
-
7朱玉成,刘茂军,肖利.建构主义要审思慎用:浅议建构主义本体论与方法论之缺陷[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29(4):1-5. 被引量:5
-
8段晓芳.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创设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1):87-89.
-
9陶隐宁.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在建构主义下的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4(2):161-163.
-
10闫晓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酒店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J].科技资讯,2014,12(5):71-71.
-
1解原.评述维科的历史哲学及不足[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1):148-149. 被引量:1
-
2陈凡.从《新科学》看维科的文化史观[J].电影评介,2007,0(7):100-101. 被引量:1
-
3鲍良骏.雍正遗诏与叶卡捷琳娜二世[J].史学月刊,1988(6):35-38.
-
4郝海迪.评析马涅托与维科的历史划分体系之异同[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6):9-13.
-
5宇杰.历史之谜:从一种假说到科学的嬗变——兼谈维科对马克思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S1):26-32. 被引量:1
-
6常平.维科《新科学》之历史划分体系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4):34-36.
-
7张鹏,师建兰.经验和理性的统一——维柯《新科学》对史学研究的影响[J].黑龙江史志,2015(3).
-
8田晓文.维柯历史哲学述评[J].史学理论研究,1992(4):103-109. 被引量:1
-
9冯建明.“4”与史[J].山花(下半月),2010(7):116-117.
-
10赵金轶.哲学与历史的统一——论维柯《新科学》对史学研究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18-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