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句丽与中原文明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高句丽的奴隶制,主要是承袭殷周奴隶制和接受箕子之后朝鲜奴隶制的影响;而进入封建制之后,主要是受到中原封建制的影响。正因为如此,在高句丽社会内部,中原文明成为其奴隶制和封建制结构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从而经历了变外为内、变夷从夏的历史过程。
作者
张博泉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历史系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86-191,共6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关键词
高句丽
封建制
奴隶制
中原文明
长安城
政体结构
殷周奴隶
箕子
《三国志》
少数民族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40
1
韩昇.
“魏伐百济”与南北朝时期东亚国际关系[J]
.历史研究,1995(3):34-44.
被引量:29
2
林沄.
说“貊”[J]
.史学集刊,1999(4):53-60.
被引量:20
3
闫海.
高句丽物质民俗初探[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79-81.
被引量:5
4
杨保隆.
高句骊族族源与高句骊人流向[J]
.民族研究,1998(4):60-73.
被引量:21
5
张碧波.
高句丽文化渊源考[J]
.北方文物,1998(1):56-66.
被引量:2
6
方起东.
集安高句丽墓壁画中的舞乐[J]
.文物,1980(7):33-38.
被引量:11
7
刘子敏.
古代高句丽同中原王朝的关系[J]
.东疆学刊,1996,13(3):32-35.
被引量:3
8
冯天瑜.
乱世裂变——魏晋南北朝文化刍议[J]
.中国文化研究,1994(4):18-24.
被引量:5
9
李德山.
高句丽族称及其族属考辩[J]
.社会科学战线,1992(1):224-229.
被引量:16
10
王健群.
高句丽族属探源[J]
.学习与探索,1987(6):137-139.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4
1
耿铁华.
高句丽民族起源与民族融合[J]
.社会科学辑刊,2006(1):139-145.
被引量:8
2
王蕾,陈广政.
对高句丽民族文化的几点思考[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41-44.
被引量:1
3
刘文健.
南北朝时期朝贡关系对高句丽的影响[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109-111.
被引量:2
4
李飞跃.
从集安高句丽壁画中的乐舞形象看汉代长袖舞对高句丽袖舞的影响[J]
.戏剧之家,2021(23):111-11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9
1
何海波.
国内高句丽族源研究综述[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7(4):37-41.
被引量:1
2
拜根兴.
在唐高句丽遗民遗物、遗迹的现状及其分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24(1):87-97.
被引量:11
3
陈潘.
高句丽史研究综述[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2):96-102.
被引量:1
4
孙炜冉,李乐营.
“高句丽”与“高夷”之辨——高句丽名称的由来和演变[J]
.史志学刊,2015(5):7-13.
被引量:4
5
孙炜冉.
高句丽的王位继承方式及王储制度[J]
.史志学刊,2016(5):29-34.
被引量:2
6
范恩实.
高句丽史上的外来族群问题研究[J]
.史学集刊,2021(5):57-66.
被引量:2
7
高福顺,明阳.
近二十年来中国学者高句丽历史研究述评(下)[J]
.地域文化研究,2024(6):17-50.
被引量:1
8
赵振海.
对柳得恭“南北国”论的驳议[J]
.西部学刊,2024(21):69-72.
9
朱尖.
高句丽人的起源研究与关键问题思考[J]
.地域文化研究,2025(1):76-85.
1
莫金山.
“中国古代社会性质问题”答客问[J]
.广西社会科学,1994(6):86-91.
2
编读[J]
.国家人文历史,2012(15):6-6.
3
张博泉.
夫余社会与一体结构[J]
.史学集刊,1997(4):5-12.
被引量:3
4
蒋立峰.
自民党政治改革的实质及前景[J]
.日本学刊,1991(5):20-34.
被引量:3
5
张甫白.
高句丽五部与统一的民族和国家[J]
.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1):60-65.
被引量:3
6
吴彩香,张必松.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封建二元政体结构及其后果[J]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107-109.
被引量:1
7
赵炎才.
再论中国封建政体的历史特点[J]
.学术论坛,2002,25(4):92-96.
8
萧功秦.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挫折与历史后果[J]
.学术月刊,1995,27(4):4-5.
被引量:2
9
史卫东.
当代科技发展应用视角下的中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J]
.理论文萃,2004(2):17-23.
社会科学战线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