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卢沟桥事件后国民政府的战和抉择
被引量:
1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目前,人们对于卢沟桥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应变的剖析还不够深入,在论述国民政府的抵抗决心时忽视了对其避战愿望的分析。本文将着重探讨这样两个问题:南京政府是基于什么样的判断作出抗战决策的?其主要军事决策人的愿望是求战还是避战?(一)一个众所周知的现象是,卢...
作者
王建朗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51-170,共16页
Modern Chinese History Studies
关键词
蒋介石
卢沟桥事件
国民政府
南京政府
宋哲元
日本
庐山谈话
华北
中国政府
何应钦
分类号
K265.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57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557
1
侯中军.
1945年中苏谈判前国民政府围绕雅尔塔密约的外交交涉[J]
.学术月刊,2021,53(4):205-216.
被引量:1
2
王建朗.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J]
.历史研究,1997(5):4-18.
被引量:16
3
济南事件与中美关系的转折[J]
.历史研究,1996(2):72-89.
被引量:29
4
1943年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交涉[J]
.历史研究,1996(4):81-95.
被引量:7
5
王建朗.
二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外交综论[J]
.历史研究,1995(4):36-47.
被引量:15
6
吴景平.
抗战时期中美租借关系述评[J]
.历史研究,1995(4):48-62.
被引量:20
7
邓野.
旧金山会议中国代表团组成问题[J]
.历史研究,1994(3):170-173.
被引量:6
8
陶文钊.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香港问题[J]
.历史研究,1994(5):70-87.
被引量:14
9
沈予.
论抗日战争期间日蒋的“和平交涉”[J]
.历史研究,1993(2):108-127.
被引量:8
10
杨天石.
黄郛与塘沽协定善后交涉[J]
.历史研究,1993(3):73-87.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17
1
曾景忠.
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动态[J]
.中学历史教学,2005(4):81-86.
2
赵德芹,高凡夫.
日本天皇裕仁与对华和战[J]
.长白学刊,2005(6):84-86.
3
左双文,王杰.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华民国外交史研究[J]
.史学月刊,2010(1):5-16.
被引量:4
4
吴景平.
蒋介石与抗战初期国民党的对日和战态度--以名人日记为中心的比较研究[J]
.抗日战争研究,2010(2):131-144.
被引量:16
5
吴景平.
1938年国民党对日和战态度述评——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的考察[J]
.民国档案,2010(3):114-126.
被引量:5
6
姜良芹.
从淞沪到南京:蒋介石政战略选择之失误及其转向[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48(1):103-115.
被引量:6
7
赵晓红.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的战和抉择与各方因应[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4(4):102-110.
被引量:9
8
李学通.
和乎? 战乎?——卢沟桥事件中蒋介石的决策过程[J]
.军事历史研究,2017,31(3):31-40.
被引量:2
9
赵秀宁.
再论七七事变中的第29军与宋哲元[J]
.军事历史研究,2017,31(3):41-51.
被引量:3
10
张皓.
关于七七事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中共党史研究,2018(7):79-9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9
1
张锦胜,林泽斐.
数字人文视角下多日记人物关系联合挖掘及可视化研究——以西南联大相关日记为例[J]
.知识管理论坛,2023(3):171-182.
被引量:1
2
吴启睿.
张鼓峰事件与国民政府国际战略的调整[J]
.史学月刊,2023(10):67-81.
3
李庆辉.
通州事件中的日本居留民问题——兼论近代日本对华移民政策的侵略本质[J]
.军事历史研究,2020,34(1):38-48.
4
李宝明.
蒋介石应对卢沟桥事变新考[J]
.军事历史研究,2019,33(6):56-66.
5
卢晓娜.
西北望延安——美国学者关于战时美国观察家中共认知的研究与思考[J]
.军事文化研究,2023,2(1):129-139.
被引量:2
6
姜良芹.
从淞沪到南京:蒋介石政战略选择之失误及其转向[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1,48(1):103-115.
被引量:6
7
毛维准,庞中英.
民国学人的大国追求:知识建构和外交实践——基于民国国际关系研究文献的分析(1912-1949年)[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1):4-42.
被引量:8
8
姜良芹,朱继光.
南京大屠杀期间市民财产损失的调查与统计——基于国内现存档案资料的分析[J]
.历史研究,2012(2):101-119.
被引量:1
9
张国松.
1931-1937:南京防空教育与宣传工作初探[J]
.日本侵华史研究,2013(2):58-76.
被引量:1
10
王生.
《伟大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及说明[J]
.历史教学(上半月),2014(3):44-49.
被引量:5
1
孙玉祥.
日本谬论:刘少奇点鞭炮引发卢沟桥事变[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2(15):5-5.
2
余丽莎.
八路军主力首次由火车送上前线[J]
.世纪风采,2008(10):43-44.
3
田钟秀.
抗战初期对敌空战散记[J]
.黄埔,2009(5):30-31.
4
肖立辉.
卢沟桥事件初期宋哲元和谈述评[J]
.晋阳学刊,1996(5):102-110.
被引量:1
5
安井三吉,郎维成.
卢沟桥事件的“发端”和所谓“中国共产党计划”说——与坂本夏男商榷[J]
.抗日战争研究,1997(3):43-55.
被引量:2
6
田勇.
“庐山谈话会”与蒋介石讲话评析[J]
.江西社会科学,1997,17(9):77-80.
被引量:3
7
尹伊.
难忘冯玉祥将军的关怀[J]
.黄埔,2007(4):30-31.
8
李良志.
一本值得中日两国读者阅读的好书——《卢沟桥事变史论》评介[J]
.抗日战争研究,1998(1):231-235.
9
曹振威.
卢沟桥事变爆发真相辨析[J]
.军事历史研究,1996,10(4):67-75.
被引量:2
10
戴燕.
乡关何处[J]
.读书,2005(7):102-111.
被引量:2
近代史研究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