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流动人口未婚先孕妇女的性行为,避孕方法使用以及怀孕结果选择
被引量:20
出处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5,共6页
Population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67
-
1黄晨熹.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特征与社区化管理──以上海为例[J].人口研究,1999,23(4):53-58. 被引量:32
-
2徐安琪,叶文振.性生活满意度:中国人的自我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社会学研究,1999(3):104-113. 被引量:16
-
3朱伟,程怡民,李炽民,张扬,王爱英.郑州市1570例人工流产妇女的调查分析[J].人口研究,1997,21(3):46-48. 被引量:7
-
4朱宝树.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的滞留与更替——以上海市为例[J].人口研究,1997,21(5):1-5. 被引量:23
-
5陈印陶.打工妹的婚恋观念及其困扰——来自广东省的调查报告[J].人口研究,1997,21(2):39-44. 被引量:33
-
6张为民,李希如,叶礼奇,谢庚,胡英.中国流动人口状况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1998(57):2-18. 被引量:39
-
7彭希哲,黄娟.试论经济发展在中国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的作用[J].人口与经济,1993(1):25-30. 被引量:13
-
8李银河,陈俊杰.个人本位、家本位与生育观念[J].社会学研究,1993(2):87-96. 被引量:50
-
9林富德.我国生育率转变的因素分析[J].人口研究,1987,11(1):15-21. 被引量:10
-
10秦芳芳.中间生育变量对生育率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1983(2):32-38. 被引量:4
引证文献20
-
1陈锡宽,高尔生,武俊青.中国育龄妇女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z1):164-167.
-
2张建萍,张开宁,唐松源.云南省某县未婚女青年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案例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10(z1):228-230.
-
3楼超华,赵双玲,高尔生.城市外来青年女工的生殖健康状况与需求[J].人口研究,2001,25(3):61-64. 被引量:25
-
4叶妍,叶文振.流动人口的择偶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以厦门市流动人口为例[J].人口学刊,2005,27(3):46-52. 被引量:26
-
5刘智勇,李孜,王增珍.流动人口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现状及健康传播策略[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8):3475-3477. 被引量:5
-
6茅倬彦.我国青少年未婚人流问题的理论思考[J].西北人口,2011,32(5):95-98. 被引量:12
-
7陈婷婷.已婚流动妇女的性生活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2,34(2):74-79. 被引量:5
-
8陈国红.流动人口避孕方法选择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2,9(9):152-152.
-
9周颖,李玉艳,赵洪鑫,赵瑞,武俊青.中国三城市已婚流动人口避孕方法使用构成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2,31(3):186-188. 被引量:13
-
10赵瑞,武俊青,周颖,纪红蕾,陈家鹏,赵洪鑫,李玉艳,黄萍,程建萍,李亦然.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宫内节育器使用及认知的影响分析[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4,33(2):85-88.
二级引证文献220
-
1梁素芳,徐欣,彭阳阳.2016年~2019年拉萨市流动人口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J].西藏医药,2021,42(6):97-98. 被引量:3
-
2张亮.结婚还是分手?流动青年同居者的关系转变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23(1):43-54. 被引量:1
-
3刘佳琪.非婚育龄妇女生育权保障反思:从“婚本位”至“孕本位”[J].反歧视评论,2023(1):123-142.
-
4李秀霞,李启新.对暗娼开展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模式的探讨[J].应用预防医学,2006,12(S1):59-60. 被引量:5
-
5仰和芝.农村打工女跨地区婚姻模式出现的成因及影响分析[J].农业考古,2006(6):328-331. 被引量:19
-
6沈惠平,朱友才,许磊.288例人工流产者HIV监测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2,6(z1):36-37.
-
7李宗政,张梅烈.山东省高密市艾滋病综合防治实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26(3):192-193.
-
8张琳,蒋庆春.人工流产患者资料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4). 被引量:1
-
9张建端,张静,石淑华,陈辉,杨森焙.未婚流动人口生殖健康需求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0):106-108. 被引量:15
-
10楼超华,沈燕,高尔生,许业林,张聆,涂晓雯.上海市长宁区未婚流动人口的避孕措施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生殖与避孕,2004,24(6):349-354. 被引量:14
-
1王菊芬.对未婚先孕妇女使用避孕方法情况的初步研究[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7):37-40. 被引量:2
-
2关于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主题征文活动的启事[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7,0(3):61-61.
-
3王菊芬,张运藩,陈荣林.家庭对其子女性健康和生育行为决策的影响[J].人口研究,1997,21(2):20-25. 被引量:4
-
4董巧凤.以人为本,改进高校计划生育工作[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6-98. 被引量:4
-
5李冬梅,查波,张戎舟,陈伟颖,沙神才.上海市1010例未婚女性人工流产情况的调查分析[J].人口研究,1998,22(3):31-34. 被引量:13
-
6甄霞.河南息县“三个服务”关爱流动人口[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12):38-38.
-
7人口资讯[J].黄河.黄土.黄种人,2010(4):54-57.
-
8性教育可推迟青少年发生首次性行为时间[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8(12):35-35.
-
9李康.抓好村组计生工作[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9,0(2):45-45.
-
10孟光辉.开展优质服务 推动知情选择[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2(9):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