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水稻雄性核不育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水稻雄性核不育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水稻雄性核不育基因对水稻雄性不育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水稻三系配套的重要性,并对水稻雄性核不育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
张静
机构地区
潍坊科技学院
出处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第1期37-37,共1页
Biotech World
关键词
雄性不育
三系配套
雄性萎缩
杂种优势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董瑞霞,游晴如,杨东,涂诗航,张水金,王志赋,黄庭旭.
优质香型不育系川香29A特征特性观察[J]
.福建农业科技,2008,39(5):1-3.
被引量:11
2
严菊强,薛庆中.
水稻广亲和性和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分析[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5,22(5):361-371.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杨竹平,沈革志,刘保申,韩佩来,陈利民,褚启人.
水稻品种02428和轮回422广亲和性的遗传分析[J]
.上海农业学报,1993,9(2):32-36.
被引量:3
2
张桂权,卢永根.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Ⅱ.F_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模式[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3,20(3):222-228.
被引量:54
3
张桂权,卢永根,刘桂富,杨进昌,张华.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Ⅲ.不同类型品种F_1花粉不育性的等位基因分化[J]
.Acta Genetica Sinica,1993,20(6):541-551.
被引量:30
4
田郎.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2(1):16-29.
被引量:11
5
梅明华.
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的育性指标的探讨[J]
.中国农学通报,1994,10(2):33-35.
被引量:2
6
秦代锦,任光俊,龚桥,董友非,陈宗银.
香型籼稻不育系川香29A高产繁殖技术[J]
.杂交水稻,2007,22(1):27-29.
被引量:19
7
雷捷成,中国农业科学,1984年,17卷,5期,30页
8
杨仁崔,作物学报,1984年,10卷,2期,81页
9
周天理,作物学报,1983年,9卷,4期,241页
10
高明尉,遗传学报,1981年,8卷,1期,66页
共引文献
26
1
江宇飞,汤述翥,张宏根.
水稻3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遗传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2006,18(1):85-90.
被引量:1
2
朱旭东,严钦泉,周清明,赵菊.
水稻CMS-WA恢复基因的遗传和分子标记定位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4):459-464.
被引量:2
3
张晓国,梅启明,朱英国.
水稻马协胞质雄性不育恢复性的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1997,23(2):242-246.
被引量:4
4
程朝阳,薛庆中.
水稻花培系TG11和H921广亲和性的鉴定及遗传[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7,23(2):117-122.
5
杨空松,陈小荣,傅军如,朱昌兰,彭小松,贺晓鹏,贺浩华.
东乡野生稻育性恢复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5):487-492.
被引量:16
6
汤述翥,张宏根,孔宪旺,顾世梁,龚志云,严长杰,梁国华,顾铭洪.
水稻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的选育[J]
.作物学报,2007,33(10):1567-1574.
被引量:12
7
程朝阳,薛庆中.
水稻不同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探讨[J]
.作物学报,1998,24(3):361-367.
被引量:9
8
章清杞,张艳华.
水稻雄性不育及不育基因定位研究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2009,5(2):78-83.
被引量:1
9
彭玉林,苏国藩,兰华雄,徐淑英,马益虎,左生力.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奥龙1S的育性观察[J]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2):1-5.
被引量:1
10
张宏根,朱正斌,李波,刘超,汤述翥,梁国华,顾铭洪.
粳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SWR78的恢复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2009,23(4):377-382.
被引量:9
1
许仁林,易琼华.
高温对两个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性影响的研究[J]
.杂交水稻,1991(1):39-42.
被引量:12
2
麦景强,罗越华,夏志辉,陈守才.
水稻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338-5341.
被引量:3
3
张凯,乔新荣.
化学杀雄剂2号诱导水稻雄性不育花药的内源激素变化特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8):95-97.
被引量:3
4
宾秋实.
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1998(2):2-6.
被引量:2
5
朱永川,郑家奎,王文明,文宏灿,蒋开锋,袁国良,万先齐.
水稻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新质源不育系K17A的选育与应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1):131-134.
被引量:7
6
刘春宏,方珊茹,刘玉芹,沈伟锋.
水稻雄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进展[J]
.台湾农业探索,2012(1):71-75.
被引量:2
7
陆作楣,陶瑾.
对水稻雄性不育保持系的再认识[J]
.种子,1993,12(2):53-54.
8
国外报刊文章选登[J]
.世界农业,1985(9):60-61.
9
许仁林,师素云,易琼华.
热激处理与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性转变关系的初步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2,10(4):297-304.
被引量:3
10
陈跃进.
水稻雄性不育性及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J]
.湖北农学院学报,1999,19(1):68-73.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