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述评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研究呈现出三大趋势:首先表现在以集群微观为视角的集群机理研究,主要从产业集群内组织结构、运行规律、生命周期及演化的角度研究;其次为以创新发展为动力的集群合作研究,各地区无论政府管理部门、行业推广部门还是企业自身,由于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学术界与业界都对以区域合作为目的的产业创新有极大兴趣;其三为以区域发展为目标的集群升级研究。
作者
段智云
金艳方
机构地区
华侨大学
出处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第1期153-160,共8页
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研究述评
国内外
分类号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8
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27
同被引文献
7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5
参考文献
19
1
李文秀.
服务业集群形成的动力机制[J]
.学习与探索,2012(5):83-85.
被引量:1
2
赵波.
产业集群特征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以陶瓷产业集群为例[J]
.软科学,2011,25(11):19-23.
被引量:10
3
陈平.
环鄱阳湖区域纺织产业集群发展路径探讨[J]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34-136.
被引量:1
4
吴慈生,李洋,邢建军.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述评[J]
.标准科学,2009(12):84-89.
被引量:6
5
王洪庆.
基于粗糙集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以绍兴纺织产业集群为例[J]
.经济经纬,2009,26(3):9-12.
被引量:4
6
姜鑫,罗佳.
基于SCP范式的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量化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09,25(8):56-58.
被引量:3
7
胡大立.
基于耗散结构论的产业集群形成及演进机理研究[J]
.当代财经,2008(10):70-74.
被引量:13
8
刘恒江,陈继祥.
基于动力机制的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经济地理,2005,25(5):607-611.
被引量:49
9
刘恒江,陈继祥.
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10):2-9.
被引量:150
10
Krugman P.Geography and trade[]..1991
二级参考文献
88
1
刘恒江,陈继祥,周莉娜.
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的最新动态[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7):2-7.
被引量:128
2
胡明铭.
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建设研究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26(9):45-48.
被引量:24
3
李子彪,胡宝民,于新凯.
区域创新系统效能测度体系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6(1):48-52.
被引量:15
4
何继善,戴卫明.
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26-132.
被引量:95
5
张建华,刘仲英.
知识管理系统要素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2):72-75.
被引量:21
6
蒋录全,吴瑞明,刘恒江,李海刚.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分析及指标体系设计[J]
.经济地理,2006,26(1):37-40.
被引量:64
7
胡振鹏,张孝锋,李胜兰.
集群内的分工与专业化:一个循环经济园区的实证研究[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14-17.
被引量:9
8
毛艳华.
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及其政策含义[J]
.经济学家,2007(2):84-90.
被引量:37
9
史文斌,张金隆.
基于模糊评价的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7(06S):341-342.
被引量:11
10
梁宏,姜振寰.
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3(2):64-66.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227
1
韩剑龙.
研发协作与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韧性水平的机理研究——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为例[J]
.中国产经,2022(24):50-52.
被引量:1
2
黄志甲,杨琦,徐宏,高拥军.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区域性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18):194-198.
3
郝希亮.
提升甘肃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
.开发研究,2007(6):99-102.
被引量:1
4
赵相忠,于欢,鲁红安.
论循环经济对产业集群的优化效应[J]
.生产力研究,2007(23):99-101.
5
白丁,卞子全,杨向东,应健,张银.
不同省域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比较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2):162-167.
被引量:3
6
耿世谷.
人才聚集效应与人才管理制度创新——以福安电机产业集群为例[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8-10.
7
高华.
基于复杂性理论的软件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1(S1):193-200.
被引量:4
8
姜颖,蒋钰.
如何使激光、针式打印机的速度优化[J]
.中国检验检疫,2005(2):31-31.
9
贾小玫,冉净斐.
逆向物流的博弈分析[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2):9-12.
被引量:34
10
何卫刚.
基于区位及产业集群理论的机理分析及其影响[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2):38-4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74
1
王芹.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关于产业集群的概念、分类与产生机制[J]
.生产力研究,2007(19):148-150.
被引量:13
2
何雄浪.
国外产业集群理论:一个文献综述[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4):18-20.
被引量:9
3
李辉,张旭明.
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6(3):43-50.
被引量:31
4
吴薇.
FDI、卫星平台式集群与地区经济发展[J]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6,7(5):51-54.
被引量:1
5
宋周莺,刘卫东,刘毅.
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探讨[J]
.经济地理,2007,27(2):285-290.
被引量:18
6
邓宏兵.
产业集群研究进展探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2):241-245.
被引量:4
7
王永富.广西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J].改革发展,2012,(1):6-8.
8
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9
陆小成,罗新星.
产业集群协同演化与策略选择[J]
.统计与决策,2007,23(22):45-48.
被引量:13
10
David P A,Hall B H,Toole AA Is public R&D acomplement or substitute for private R&D?A review of the econometric evidence[J].Research Policy,Organizations-CIRANO,Discussion Paper,1997(4).
引证文献
5
1
卢阳春.
西部省域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产业优化配置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经济问题探索,2015(3):113-120.
被引量:7
2
卢阳春.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资金资源整合机制研究——以四川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3):144-150.
被引量:5
3
虞巧巧,邱家学.
2000-2012年江苏省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中国药房,2015,26(7):868-871.
被引量:3
4
盛毅,王玉林,樊利.
长江经济带世界级产业集群选择与评估[J]
.区域经济评论,2016(4):39-45.
被引量:10
5
郭伏,吕伟,任增根,姜钧.
中卫模式产业集群协同程度评价研究[J]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2):121-128.
二级引证文献
25
1
赵作权,田园,赵璐.
网络组织与世界级竞争力集群建设[J]
.区域经济评论,2018,0(6):44-53.
被引量:16
2
袁方.
科技创新视阈下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研究[J]
.科学与财富,2015,7(6):338-338.
3
曹阳,朱洁.
基于灰色多指标评价模型的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
.中国药房,2015,26(19):2593-2597.
被引量:6
4
唐铁球.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J]
.求索,2015(12):10-14.
被引量:17
5
吴晓东.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15(31):149-150.
被引量:2
6
张婷婷,邱家学.
江苏省七家上市制药企业竞争力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14-16.
被引量:2
7
王璐,张建莹,刘爽.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天津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5):161-164.
被引量:1
8
莫子法,罗盛锋,李少游,黄燕玲.
广西东巴凤地区旅游扶贫多点多极支撑发展对策[J]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6,36(3):619-624.
被引量:6
9
白永秀,王泽润.
“西兰乌”经济带:内涵、范围与路径选择[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6(6):75-81.
10
"长江经济带"联合课题组,张国钧,李波.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
.税务研究,2017(5):64-67.
被引量:3
1
王植斌.
论产业集群促进服务业机理及我国发展战略[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9):61-62.
2
罗双双,曾献东.
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的路径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09,0(10S):28-29.
被引量:1
3
丁孟春,李泓欣.
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发展的政策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0):10-11.
被引量:11
4
王力民.
培育企业集群促进吉林省中小企业发展[J]
.长春大学学报,2007,17(9):16-20.
5
盛世豪,王立军.
产业集群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8):68-72.
被引量:18
6
张璇.
发展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策略研究[J]
.学理论,2011(29):131-132.
被引量:1
7
王芹.
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探讨[J]
.商业时代,2010(5):115-115.
被引量:2
8
田春.
论发展中小企业集群促进地区经济发展[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1(5):23-23.
9
邢震.
约束下的选择:产业集群促进中心镇向小城市演进——基于浙江省台州市的调查分析[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1,12(1):96-99.
被引量:4
10
擎天,相臣.
加快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辽宁县域经济竞争力——访辽宁省中小企业厅产业指导处处长曾放[J]
.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2008,0(1):87-88.
区域经济评论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