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动物遗存
被引量: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对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出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分析来看,辽西地区农业比重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且进一步对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种类及数量的分析,认为这一时期虽然狩猎经济在生业中占重要地位,但家畜饲养业所占比重也在逐渐增加。
作者
索秀芬
李少兵
机构地区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内蒙古博物院
出处
《草原文物》
2013年第1期43-49,115,共8页
Steppe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辽西地区
新石器时代
兴隆洼文化
红山文化
科尔沁沙地
鹿科动物
野生动物
河西文化
遗址
西拉木伦河
分类号
Q91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K871.1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369
同被引文献
196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1
吉平,朱永刚,夏月胜,江岩,王泽,姜仕勋,白志强,翁进有,阿如娜,李权,郑钧夫,包曙光,宋贵华,董文斌,王菁,张博,王少军,许哲,吕欣,王蒙,郑淑敏,刘海文,肖晓明,周亚威,曾雯,张野.
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1年的发掘[J]
.考古,2012(7):14-30.
被引量:32
2
朱永刚,吉平.
探索内蒙古科尔沁地区史前文明的重大考古新发现——哈民忙哈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与学术意义[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2(4):82-86.
被引量:26
3
吉平,郑钧夫,胡春佰.
内蒙古科左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2010年发掘简报[J]
.考古,2012(3):3-19.
被引量:54
4
杨虎,林秀贞.
内蒙古敖汉旗小河西遗址简述[J]
.北方文物,2009(2):3-6.
被引量:17
5
杨虎,林秀贞.
内蒙古敖汉旗榆树山、西梁遗址房址和墓葬综述[J]
.北方文物,2009(2):7-12.
被引量:14
6
索秀芬,李少兵.
西梁文化初论[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7(2):37-42.
被引量:9
7
索秀芬.
小河西文化初论[J]
.考古与文物,2005(1):23-26.
被引量:25
8
靳桂云.
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中全新世气候环境的演化及影响[J]
.考古学报,2004(4):485-505.
被引量:20
9
夏正楷,邓辉,武弘麟.
内蒙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文化演变的地貌背景分析[J]
.地理学报,2000,55(3):329-336.
被引量:123
10
杨虎,刘国祥.
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
.考古,1997(1):1-26.
被引量:147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方修琦,孙宁.
降温事件:4.3kaBP岱海老虎山文化中断的可能原因[J]
.人文地理,1998,13(1):75-80.
被引量:39
2
郭治中,索秀芬,包青川.
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1993(7):577-586.
被引量:61
3
严文明.
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J]
.文物,1987(3):38-50.
被引量:284
4
李恭笃.
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J]
.考古,1986(6):497-510.
被引量:126
5
苏秉琦.
燕山南北地区考古——1983年7月在辽宁朝阳召开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
.文物,1983(12):50-54.
被引量:31
6
邓辉.
燕北地区两种对立青铜文化的自然环境透视[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2):120-127.
被引量:12
7
朱达.
辽宁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97(8):9-14.
被引量:52
8
杨虎.
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与分期[J]
.文物,1994(5):37-52.
被引量:76
9
郭治中,索秀芬.
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1991年发掘简报[J]
.文物,2002(1):4-15.
被引量:14
10
章新平,姚檀栋.
我国部分地区降水中氧同位素成分与温度和降水量之间的关系[J]
.冰川冻土,1994,16(1):31-40.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369
1
刘庆柱,刘秀娟.
中华民族“凝聚力”考古学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58-68.
被引量:2
2
肖波,王俊铮.
内蒙古与俄罗斯远东地区人面像岩画年代及相关问题研究[J]
.形象史学,2022(2):179-196.
3
马志坤,游梓明,宋阿倩,黄文博,郇秀佳,贾鑫.
石器表面残留物反映的红山文化时期西拉木伦河中游地区古人食物性植物资源利用情况[J]
.西部考古,2022(2):213-227.
被引量:1
4
高云逸.
西梁文化再认识[J]
.草原文物,2023(2):78-84.
被引量:1
5
于怀石(文/图),樊圣英,熊增珑,马红光(图).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热水畜牧农场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J]
.草原文物,2022(2):1-11.
6
王苹.
那斯台红山文化跪坐石雕人像及相关问题探析[J]
.南方文物,2022(6):76-87.
7
包青川,陈文虎(文/摄),胡晓农,李恩瑞,徐海峰,张新香,李宁(图),李力(图).
内蒙古化德县四麻沟遗址发掘简报[J]
.考古,2021(1):51-74.
被引量:20
8
丁哲,乔保同.
南阳桐柏月河一号墓出土玉器[J]
.江汉考古,2021(2):123-133.
被引量:3
9
韩建业.
裴李岗时代与中国文明起源[J]
.江汉考古,2021(1):50-55.
被引量:12
10
陈醉,田广宁,朱永刚.
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聚落考古的历史与现状[J]
.边疆考古研究,2023(2):41-53.
同被引文献
196
1
马志坤,游梓明,宋阿倩,黄文博,郇秀佳,贾鑫.
石器表面残留物反映的红山文化时期西拉木伦河中游地区古人食物性植物资源利用情况[J]
.西部考古,2022(2):213-227.
被引量:1
2
王新辉.
大凌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存祭祀方式研究[J]
.文化学刊,2021(6):80-82.
被引量:1
3
王译绅,李权,史振宇.
内蒙古赤峰松山彩陶坡遗址[J]
.大众考古,2022(12):12-15.
被引量:4
4
魏坚,冯宝.
试论老虎山文化[J]
.边疆考古研究,2019(2):141-156.
被引量:6
5
连吉林,周秀江,丁文泽,田丽.
科右中旗哈尔沁新石器时代遗址[J]
.草原文物,2011(1):12-16.
被引量:7
6
邱国斌.
内蒙古敖汉旗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研究[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2):18-46.
被引量:12
7
姜仕勋,魏仁杰,张亚强,翁进友,马凤磊,黄云波,邱国斌,郭勇.
元宝山哈喇海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8(1):1-19.
被引量:17
8
余翀,吕鹏,赵丛苍.
甘肃省礼县西山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与研究[J]
.南方文物,2011(3):73-79.
被引量:23
9
李锦山.
史前龙形堆塑反映的远古雩祭及原始天文[J]
.农业考古,1999(1):128-140.
被引量:4
10
魏坚.
试论永兴店文化[J]
.文物,2000(9):64-68.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
8
1
甘创业.
“龙”形象与史前环境生计关系浅议[J]
.洛阳考古,2022(2):15-23.
2
曹彩霞.
红山文化生业考古研究十五年述评[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13-16.
被引量:4
3
魏坚,冯宝.
中国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发展进程的思考[J]
.西域研究,2020(4):79-93.
被引量:6
4
魏坚,冯宝.
中国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发展进程的思考(上)——以史前生业模式为视角[J]
.新疆社会科学(哈文),2021(3):78-92.
5
于昊申.
红山文化石质农业生产工具初探[J]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1(21):20-26.
6
董广辉,杜琳垚,杨柳,卢敏霞,仇梦晗,黎海明,马敏敏,陈发虎.
欧亚大陆草原之路-绿洲之路史前农牧业扩散交流与生业模式时空变化[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2,52(8):1476-1498.
被引量:8
7
王海燕,王树芝,刘国祥,贾笑冰,孙永刚,胡春柏,焦延静.
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时期林木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研究[J]
.第四纪研究,2024,44(1):100-111.
被引量:2
8
侯亮亮,谢羽宁,杨柳红,党郁.
内蒙古赤峰元宝山积石冢人骨的AMS-14C测年及C、N稳定同位素初步分析[J]
.草原文物,2024(4):98-106.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贺乐天,陈国科,杨谊时.
甘肃五坝墓地人骨反映的史前人群变迁[J]
.人类学学报,2024,43(2):247-258.
2
张文静.
内蒙古岩画的分布与特征[J]
.北方文物,2021(2):36-45.
被引量:1
3
刘露雨,张永,刘依,张彦臻,卢超,安成邦.
近万年来内蒙古东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遗址关系研究[J]
.第四纪研究,2022,42(1):236-249.
被引量:6
4
芦永秀,董广辉.
西北不同降水区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J]
.人类学学报,2022,41(4):749-763.
被引量:1
5
孙永刚,李阳.
内蒙古东南部青铜时代生业方式及相关问题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6(1):107-115.
6
冯宝.
阴山南北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生业形态的交融研究[J]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2023(1):55-72.
被引量:1
7
亢彦路.
从石质生产工具看红山文化晚期的生业方式[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4):5-11.
被引量:1
8
张易博,王海亮.
农牧交融符号在五原县街道灯具中的应用[J]
.设计,2023,36(17):18-21.
9
白满达,黄云海,阮国利.
辽西地区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研究历程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10):1-6.
被引量:1
10
袁晓.
新疆史前农牧经济与社会形态[J]
.南方文物,2023(4):214-221.
被引量:1
1
赤峰博物馆巡礼——敖汉旗博物馆[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
2
袁靖.
研究动物考古学的目标、理论和方法[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5(1):59-68.
被引量:21
3
刘跃进.
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J]
.齐鲁学刊,2003(1):121-127.
被引量:10
4
宋蓉,陈全家.
赤峰地区汉代以前动物遗存初探[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2):85-101.
被引量:6
5
谷文双,吴天喜.
契丹族狩猎经济考略[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3(4):62-65.
被引量:2
6
黄云鹤.
北魏时期对经籍整理与著述概说[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1):8-11.
7
刘刚,孙永刚.
赤峰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大房子”功能略论[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12):5-9.
8
李知宴.
唐三彩生活用具[J]
.文物,1986(6):76-80.
被引量:2
9
张鸣.
严修与袁世凯[J]
.读者(原创版),2012(11):62-62.
10
巩俐家养七头犬散居内地及香港[J]
.警犬,2004(7):29-29.
草原文物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